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夫差筑四城的矛盾心理

2013-07-10 08:08 作者:陈曼青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曾在当时吴国边界筑过四城:何城、晏城、管城和萱城。这四城在历史上多有记载,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四城的遗址,究竟是在哪儿?夫差当时又是为何修筑这四座城池呢? 据清光绪年间《桐乡县志》记载:越勾践拓地至御儿,吴夫差筑何、晏、管

  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曾在当时吴国边界筑过四城:何城、晏城、管城和萱城。这四城在历史上多有记载,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四城的遗址,究竟是在哪儿?夫差当时又是为何修筑这四座城池呢?

  据清光绪年间《桐乡县志》记载:“越勾践拓地至御儿,吴夫差筑何、晏、管、萱四城以拒之,晏城其一也。何城、萱城在今石门县境,管城在今海宁县境。桐境晏城正与海宁交界,有东晏城、西晏城之名。”从这段话中可看出,晏城和其他三城都是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为抵御越国所造。(注:石门县即以前崇德县,为避清太宗年号讳,才改为石门县,民国三年复改石门县为崇德县,一九五八年崇德县并入桐乡县。)

  相传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时,晋国曾联吴以制楚国。当时伍子胥因楚王残杀其父兄而投奔吴国,为吴国出谋划策,带兵杀敌。公元前五〇六年,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统军伐楚,楚军大败,吴军直入郢都。这时,楚得到秦国的救援,越国又乘虚进攻吴国的都城,吴被迫撤兵。公元前四九六年五月,越王允常去世,吴王阖闾多年积恨,乘越国丧,起兵伐之。越嗣王勾践率兵抵御,双方在槜李(今桐乡百桃一带)展开激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槜李之战”。一战下来,阖闾受重伤,临死前要儿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对越国的仇恨,为他报仇。公元前四九四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败越于夫椒(今江苏苏州),即历史上著名的“夫椒之战”,并乘胜攻入越都。越国大败,退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吴国夺回了从御儿到浙西的大片土地。面对越王勾践的求和,大将伍子胥力劝趁势灭越。但他哪里知道,夫差是个贪图安乐之人,不仅不听伍子胥,还在吴国边疆建造了晏城、何城、管城、萱城四座城。

  从表面上看,筑这四城是用来抵御越国来犯的,但这四个城名,除何城外,其他三字的含意中,透露出了另外一种信息。

  何城,在明代俞德芳撰《何城庙记》中注释得很明白:“吴之御越,尝用何王宅基,以筑斯城,故日何城。”而其他三城中,晏城的“晏”,为形声字,从日,安声,本义晴朗,在这儿并非是“晚”的意思,而可延伸至“平安、安逸”的意思;管,本义是一种管乐器,管理、管辖等只是延伸义,也是享受快乐之意;萱,则是一种植物,《说文》记载为“忘忧草”,《本草注》谓:“萱草味甘,令人好戏,乐而忘忧。”晏、管、萱三字用于城名,可见夫差是个不喜欢战争的人。他只因父被越国所杀,又是在各国争霸的环境下,才会伐越作黄池争霸的。而一旦得胜,他内心那种贪图安逸、喜欢享受的心理就凸显出来了。越国文仲很可能就是看准了他这一弱点,才会献“美人计”于勾践,让西施去迷惑夫差的。

  夫差的矛盾性格,在造这四城上已可见一斑。在西施和被越国收买的太宰伯嚭蛊惑下,主战的伍子胥被逼迫自刎。而与此相反,越王勾践在文仲和范蠡谋划下,被吴王“放虎归山”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公元前四七三年伐吴,越国大胜,夫差战败而含羞自杀,吴国灭亡。

  南宋嘉兴人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之《四城》曰:“吴越争雄日,区区在用兵。空余争战地,无处不高城。”其咏《古战场》曰:“自昔干戈地,城空草自荒。渔樵怀旧事,何敢议兴亡。”可见在宋时,城址还可见。张尧同又作《晏城》诗:“报越心何壮,贪齐意已轻。忠言殊不听,何用筑斯城?”夫差筑四城的这种矛盾心理,导致了他最后的灭亡。真是可叹可悲!同时通过夫差筑四城,也可印证一个道理:“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如今在桐乡境内的晏城、何城、萱城和在海宁境里的管城,早已踪迹湮灭。“晏城”只作一村名沿用,以前崇福西门外曾有个“何城庙”,也已不复存在。
顶一下
(2)
50%
踩一下
(2)
5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