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鸣凤记》首演当于嘉靖四十四年前后。《鸣凤记》的创作年代与著名的昆剧《浣纱记》同时或稍后。作者无考。主演是一位叫金凤的海盐优伶,她早年为海盐腔艺伶,昆曲与海盐腔曲牌相同,演唱风格近似,甚至剧目也一样
《鸣凤记》首演当于嘉靖四十四年前后。《鸣凤记》的创作年代与著名的昆剧《浣纱记》同时或稍后。作者无考。主演是一位叫金凤的海盐优伶,她早年为海盐腔艺伶,昆曲与海盐腔曲牌相同,演唱风格近似,甚至剧目也一样,早期昆剧艺人一般都能兼唱二腔,即既演南戏,又演昆剧,直至昆剧兴盛之后才专演昆剧。这就像清末同光年间,很多演员都是昆乱并学,乱就是花部乱弹,指的是皮黄,到光绪庚子年间就专学皮黄,这也和当时慈禧喜爱皮黄有关系。我们嘉兴海宁有位著名的昆曲家叫徐凌云,他就被称为“文武昆乱不挡”,这是很高的赞誉,清末民初在昆剧界有“俞家唱,徐家做”之誉。事实上像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俞振飞等也都是昆曲、京剧都能演唱。 昆曲的盛行也和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昆曲剧作家密不可分。明朝文人写作昆曲剧本那是一种社会时尚,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文学载体,唐代有唐诗,宋朝有宋词,元朝有元曲,而明朝最流行的就是昆曲了。昆曲的曲牌多达四千多种,一部昆曲剧本可能就要由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昆曲的曲牌组成,所以文人的才华通过昆曲剧本里大量的诗词得到充分的体现。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昆曲剧作家光状元及第的就有二十多位。我们知道的最著名的就是汤显祖,他写了《临川四梦》。《牡丹亭》是《临川四梦》最杰出的一种。“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这个暮春怀春的少女表达了汤显祖追求自由的理想。嘉兴沈德符《顾曲杂言》称其“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1578—1642),明文学家,字景倩,嘉兴人,万历举人。他精音律,熟谙掌故。所撰《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故,并保存了一些有关戏曲、小说的资料。曾有人辑录其中有关戏曲的资料,编为《顾曲杂言》。另作有《清权堂集》。 《牡丹亭》被汤显祖写出才二十年光景,吴昌时的家班就曾经在他的勺园里上演过。勺园是晚明时期南湖岸边的著名园林,园内假山峭削,青松苍翠,秋枫红醉。祁彪佳在日记里提到过它,柳如是曾暂住在这里,钱谦益为它留下了几首诗,吴梅村为之作长歌并制图。可见此园的煊赫。勺园主人吴昌时,嘉兴人,明末文士、复社巨头之一,明崇祯时的吏部员外郎。勺园是他在南湖畔兴建的私家园林,是有名的园亭塑手秀州人张南垣所做。《明诗记事》中,朱隗的《鸳湖主人出家姬演<牡丹亭记>歌》就详细描述了吴昌时家班演出《牡丹亭》的情景,“鸳鸯湖头飒寒雨,竹户兰轩坐容与。主人不惯留俗宾,识曲知音有心许”。从记述中可以看出吴昌时家班演出的《牡丹亭》,无论声腔表演还是服饰装扮应该都是十分雅致的,所以才能“不须粉项与檀妆,谢却哀弦及豪竹。萦盈澹荡未能名,歌舞场中别调清”。美丽而忧伤,充满着浪漫色彩,可说是当时戏坛一大盛事。顺治九年,吴梅村旧地重游勺园,回忆起十年前拜访勺园主人园中歌舞升平的情形:“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闻风吹笑语来。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鹆。” |
- 上一篇:夫差筑四城的矛盾心理
- 下一篇:中国最早原始文字平湖发现记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