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本应一生平淡无奇,也不会出名。就像那个年代无数人一样,平凡得转身就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事实上他确实也没有名气。光阴流水九十载,如今他只是桐乡市梧桐镇上一位几乎被人淡忘的老人。但中国文学史上一本名为《缘缘堂随笔》的书中留下了他的名字章桂。
他本应一生平淡无奇,也不会出名。就像那个年代无数人一样,平凡得转身就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事实上他确实也没有名气。光阴流水九十载,如今他只是桐乡市梧桐镇上一位几乎被人淡忘的老人。但中国文学史上一本名为《缘缘堂随笔》的书中留下了他的名字——章桂。上世纪30年代,章桂陪伴一户人家逃难,帮助他们平安到达目的地。那户人家的主人叫丰子恺。 也许正如桐乡市丰子恺研究会会长叶瑜荪所说,当年逃难,丰子恺把他从桐乡石门湾带出来,这决定了章桂这一辈子的不平常。 人的一生就像多米诺骨牌。章桂后来一辈子颠沛流离,开书局,搞出版,被特务抓去坐牢,1950年参加中国第一届出版会议,1958年因为被划为右派回到故乡……谁能说这一切和当初的逃难就没有关系呢? 今天,我们从《缘缘堂随笔》中的《辞缘缘堂》、《桐庐负暄》两文中得知,当时章桂的身份是丰同裕染坊店员。 2007年12月7日,距1937年11月逃难的那一天,已有70年的时间,我们来到桐乡市梧桐镇凤鸣桥西堍康西弄。曾跟随丰子恺十多年、90岁的章桂老人,在家中跟我们聊起那条逃难路。 当年一起逃难的有15个人,活着的还有6人,除了丰家4个儿女和表亲周丙潮的小孩,还有一个就是他,年纪也最大。 章桂记忆最深的是1975年4月,78岁的丰子恺回到了故乡石门湾。他去看丰子恺。丰子恺和当时陪着他来的弟子胡治均这样介绍他:“这位是章先生,以前我们逃难全靠他的。” 而今坐在我们面前的章桂说:“生我养我的是亲父母,教我的就是丰先生。如果说我有点文化知识,都是丰先生教的。抗日战争当年的逃难,我们的确是患难与共,生死相依。” ![]() 现年90岁的章桂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