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楼船(选自《中国古船图谱》 王冠倬编著) 《画舫图》所绘舟舫有三十七艘之多,图中高插钦点翰林院、候补分府标识的官船,乘坐缙绅及其眷属的各式画舫,歌伎船、僧尼船、敞篷船、挡板船、香船、航船、货船、渔船、
![]() 楼船(选自《中国古船图谱》 王冠倬编著) 《画舫图》所绘舟舫有三十七艘之多,图中高插“钦点翰林院”、“候补分府”标识的官船,乘坐缙绅及其眷属的各式画舫,歌伎船、僧尼船、敞篷船、挡板船、香船、航船、货船、渔船、渡船、圈篷小舟乃至农家的赤膊船等,实在可以说几乎集清代嘉兴河船之大观了。而尤为引人瞩目的是那一条泊近河岸的楼船,它数倍于画舫,仅次于龙舟。《中国古船图谱》上刊有“嘉兴齐门船报阔头船”图样,与楼船差仿近之。因楼船两层,更见其庞大,巍峨。 楼船船首阔、平、大,船艄高耸阔大。一层分前后舱房,前舱房两侧各有四根黑色廊柱,两扇有拐字纹栏槛的花格吊窗,均为朱红色;后舱房两侧各设一门,窗两扇,无栏槛,后舱房内并架一梯,通向二层之戏台。戏台两边围短栏,朱红色;戏台共有八根立柱,很高,亦朱红色;立柱上架卷棚,前罩飞檐翘角,很精美,罩顶翠绿色。卷棚高敞,绝不遮挡视线。立柱、短栏、卷棚,推想是可以拆卸的。戏台分前后台,有板壁相隔,左侧通道供出入。 楼船两舷走道宽敞,可二人交身过。船上站立观戏的十三人,看野眼的三人,卖小吃、果子的五人,买小吃的一人。舱房内能点数到十三人,其中黑净(大花脸)一,红净(文武老生)一,那黑净正在勾脸;有一肩披红巾的是武小生。戏台上,有一安工老生头戴员外帽、身穿青布袍正据案坐唱,一仆躬身递茶;安工老生的后边,为场面(乐队伴奏),一人站立执小锣,四人围桌坐,绰板的,弹弦子的,吹笛和吹笙的,还有一人倚柱立,手中持一柄鼓槌;后台四个跑龙套的,穿红衣裤蓝马甲头顶红罗帽,其中一龙套坐衣箱上吸旱烟;主角为身着绿战袍、赭色盔帽上插长长两枝雉毛翎子、满脸浓黑戟髯的将军,旁站一武生。后台这六人,等候坐唱毕,便立刻挑帘上场。 楼船上下可点清的一总四十九人。演戏的,看戏的,做小生意的,候上场的,伴奏的,各有各的身姿、神态。那伴奏的,打锣声、击鼓声、拍板声、拨弦声、吹笛声、弄笙声,声声入耳;安工老生的模样:右手抚桌,左手上抬,昂脖、扬颏、吹胡子,努着大劲;他的唱腔一定是沉郁、酣畅、出人意表,要不,长虹桥上、河岸上、墙垣上,以及河中的数十条舟舫上,那千百双眼睛会被吸引到楼船戏台上? 戏台上六位乐师手持的锣、鼓、笛、笙、檀板、弦子,这六件乐器是昆曲演奏所必备的,而笛子是主奏。据此揆度,戏台上应该是一个昆曲戏班在演出。 清初,康熙和乾隆都奉昆曲为“盛世元音”,昆班曲社于是在江南大盛。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