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渊在《乌将军庙记》中还讲了一件趣事:绍兴壬午(1162)春,虏使朝贡道祟德,闻而异之,督吏至取,吏俄感疾,命之者亦形梦,而鼋复归,彼一互物尔宁非贷神之余灵也耶。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一位入侵者看中了上智潭
莫渊在《乌将军庙记》中还讲了一件趣事:“绍兴壬午(1162)春,虏使朝贡道祟德,闻而异之,督吏至取,吏俄感疾,命之者亦形梦,而鼋复归,彼一互物尔宁非贷神之余灵也耶。”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一位入侵者看中了上智潭里的鼋,派人欲捕鼋。那位督捕的官员当即发病,而那个“虏使”也在当晚梦见神鼋而受到上级斥责,因而将鼋放归。 明代乌镇“九老会”成员之一的壶敏(自号浮澜先生),有诗《上智潭》: 碧潭谁凿古祠前,潭底潜通小有天。 老鹤投踪停浅溆,神鼋曳尾伏深渊。 冰壶雨霁炉烟袅,玉鉴云开塔影圆。 四面雕栏多胜概,游人来往日骈阗。 首句“碧潭谁凿古祠前”,壶敏认为先有祠(乌将军庙)后凿上智潭。“玉鉴云开塔影圆”,这个塔指白莲塔(俗称西宝塔),在上智潭南,建于北宋崇宁间(1102-1106),塔前为白莲寺,即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石坊,寺前是十景塘。最后一句“游人来往日骈阗”,说明这一带烧香游玩的人很多。 其实早在宋代时,这里就是繁盛之地,南宋吴自牧《梦粱录》(此书写作于宋亡后)记载:“庆和楼,在上智潭,北宋茶坊也。每岁元宵则于池内张水灯戏,最为繁盛。”这个庆和楼的确切位置是在上智潭偏东北、乌将军庙之东,“皆官店也(即官方办的),极一时之盛”。明万历年间李乐修纂的《乌青镇志》上也有记载(该志是依据南宋后期沈平所撰《乌青记》的基础上增广而成)。 清朱翊清的《埋忧集》中有一篇《上智潭鼋》:“吾邑上智潭之鼋,自宋代已有之矣……莫志(即莫渊《乌将军庙记》)言当时固有数十。余幼时犹及见一两头,今则绝不复见矣。岂灵物之隐现有时?抑地运使然欤?”朱翊清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字载垣,号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屡试不中,绝意科场,终身未仕。朱翊清称自己还是幼儿的时候,在上智潭见过一两头鼋,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鼋,也就是说,在嘉庆五年(1800)之后,上智潭中的鼋已经不见踪影了。 民国廿三年(1934)大旱,上智潭亦涸,有好事者入潭底翻寻鼋骨,竟一无所获。令人可惜的是,解放后第一次开拓车溪市河时,挖起的泥土把上智潭填没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