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4年,作者与韦韬(右)在杭州合影 回乡 几次书信往来,我们之间虽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尚未见过一面。我每次邮寄书刊给他,总忘不了邀他回故乡看看。机会终于来了。一九八四年冬天,钟桂松告诉我一个可喜消息
![]() 1984年,作者与韦韬(右)在杭州合影 回乡 几次书信往来,我们之间虽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尚未见过一面。我每次邮寄书刊给他,总忘不了邀他回故乡看看。机会终于来了。一九八四年冬天,钟桂松告诉我一个可喜消息:全国第二届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决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议期间,与会全体代表将来桐乡乌镇瞻仰刚刚修复完毕的茅盾故居。韦韬先生将以“亲属”和“代表”双重身份来到故乡。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九日,初冬的寒意挡不住桐乡人好客的热情。迎候在会客厅的县主要领导,热情地拉着韦韬的手说:“我们十分欢迎您回乡来看看!”韦韬深情地答道:“桐乡是我的故乡,我的根在这里,回到这里就是回到了家里!” 当时,我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了整个接待工作。我趁间歇之机,将我新编的《茅盾故乡的传说》和《茅盾故乡——乌镇》等书刊送到他面前,并自报家门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他拉着我的手说:“你们的‘纪念专辑’编得很好,一些研究沈老的学者见了也向我索要!” 这天下午,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茅盾研究专家学者一起,乘坐轮船前往乌镇。坐落于乌镇观前街刚刚修复完毕的茅盾故居,每间房屋中的器物,都是按旧时的模样陈列,可谓原汁原味。韦韬每参观一处,都凝神注目,细察入微。当他来到老宅头进楼上靠东边第二间房门口的时候,讲解员用清亮的普通话介绍道:“这一间就是当年茅盾先生父母的卧室。茅盾和他的弟弟沈泽民就诞生在这里……”听过讲解员的介绍之后,韦韬微笑着说:“你讲得很好!今年多大?”不等讲解员回答,站在一旁的茅盾生前好友,浙江省文联副主席黄源老先生指着韦韬戏问道:“小姑娘,你知道他是谁?”讲解员被这突如其来的“口试”问住了,翻巴着眼睛想了想才说:“噢!是韦韬同志!”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 韦韬童年时曾经随父亲回过乡,并在老宅住过,但毕竟已过去四五十年了,故居原来的陈设,他也不太清楚。为了深入体验一下“回家”的感觉,他在乌镇多逗留了半天。其他代表当天下午即返回杭州,他第二天上午才回杭州出席会议。我作为中国茅研会的会员,也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我又去他住处拜见了一次,还在宾馆园子里合影留念。 如今,韦韬先生已离我们而去,重睹二十多年前这张合影,胸中顿时弥漫着无尽的哀思。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