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缅怀韦韬先生

2013-09-03 15:45 作者:徐春雷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七月十四日,一代文学巨匠茅盾之子韦韬先生在京病逝。噩耗传来,深感悲痛。一时间,他那质朴的笑容,随和的言谈,谦谨的举止,即浮眼前,激起我深深的缅怀之情。 初识 我与韦韬先生的相识,缘于三十一年前的一封约稿信。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茅盾先生仙

  七月十四日,一代文学巨匠茅盾之子韦韬先生在京病逝。噩耗传来,深感悲痛。一时间,他那质朴的笑容,随和的言谈,谦谨的举止,即浮眼前,激起我深深的缅怀之情。
  
  初识

  我与韦韬先生的相识,缘于三十一年前的一封约稿信。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茅盾先生仙逝。当时,我正担任《桐乡文艺》执编。为了表达家乡人民对茅盾先生的思悼之情,一九八一年五月《桐乡文艺》第五期出刊了一期“悼念茅盾专辑”,第二年春天,我们想再出刊一期“纪念茅盾逝世一周年专辑”。

  纪念先人,若用先人亲属的文章更有意义。为此,我从同事李渭钫那里了解到韦韬先生在北京的通讯地址,给他写了一封约稿信,约请他写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信虽然发出了,但我心里总有些疑虑:他乃一代文学巨匠之子,我仅县文化馆文艺刊物一普通编辑,且又素昧平生,他会回应吗?出乎预料的是,我一月九日发出的信,一月二十日即收到回信。他在信中说:“你们打算在沈老逝世一周年时出一专辑,我们很高兴,相信你们一定会把专辑的内容搞得很丰富。但是,十分遗憾,我不能为你们写稿……我们认为,沈老在文艺界的朋友很多,由他们定稿才有意义,我们家属以做其他方面事情为好。”他还告诉我,其他报刊他都不写,他不愿开个先例。但他也很善解人意,为了支持我编好这期纪念专辑,他建议我去向他的表叔陈瑜清(茅盾表弟,乌镇人,浙江图书馆研究员)约稿,并在信中告诉我陈老在杭州的通讯地址。

  《桐乡文艺·纪念茅盾逝世一周年专辑》于一九八二年三月出刊之后,我马上给韦韬寄去十册。他收到刊物之后立即写来回信,对这期专辑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里面的许多文章读来十分亲切”。在这期“纪念专辑”中,我们除编发一些纪念性文稿之外,还选刊了茅盾一九〇九年在乌镇植材小学读书时所写的三篇作文。这些作文“立论有识”、“笔意超然”,每篇文章后面,均有国文老师所写赞赏批语。当时有人根据一封信的笔迹,推断这些批语为沈听蕉先生所写。韦韬在回信中说:“沈听蕉先生的手迹我也见到了,与作文本上的批语笔迹有点相似,但须经专家鉴定。”他像茅盾一样,行事十分率真,后来专门请公安部门专家作鉴定,否定了有关推断。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间,《桐乡文艺》陆续编辑出刊了“茅盾逝世二周年”、“茅盾逝世三周年”、“乌镇茅盾故居开放”三期“纪念专辑”。每期专辑出版后,我都及时寄给韦韬。他收到刊物之后,总是很快来信表示谢意,并对刊物中所登文章作出自己的评价。他在收到“纪念茅盾逝世二周年专辑”(《桐乡文艺》第十五期)之后,对刊物中所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史明先生所撰《茅盾与“桐乡青年社”》一文特感兴趣。史明这篇文章过去从未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文中提到,他(史明)过去曾经写信向茅盾提过不少问题,茅盾曾给他一封“回答笔者问”的回信。韦韬觉得“回答笔者问”这封信是一份珍贵的史料,于是他立即来信叫我给史明写信,请他将“回答笔者问”这封信复印一份寄过来,复印费他付,说这份资料将来编印《茅盾全集》时可用。我遵照他的嘱托,立即向史明先生发了信。

  他对“纪念专辑”中的每篇文章都看得很仔细,从中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并对一些有误之处进行校正。就在这期“纪念专辑”中,另有一篇文章《茅盾住过的地方》,此文为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王向民先生所撰。韦韬认为这篇文章资料相当丰富,但有几个地方不够准确,地址搞错,他在回信中一一告诉我,让我转告作者更正,其认真严谨之风可见一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