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庄助小传】 庄助乃忌之子,亦改姓严。建元元年,以贤良对策擢中大夫。三年,闽越围东瓯,诏助持节发兵救之。助风谕南越,遣其子侍,又谕淮南,与王相结而还。上大悦,拜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责之,助恐,愿奉三年最。诏许,因留侍中,每遇奇异,辄使
【庄助小传】 庄助乃忌之子,亦改姓严。建元元年,以贤良对策擢中大夫。三年,闽越围东瓯,诏助持节发兵救之。助风谕南越,遣其子侍,又谕淮南,与王相结而还。上大悦,拜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责之,助恐,愿奉三年最。诏许,因留侍中,每遇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后淮南王反,事与助连,上簿其罪,御史大夫张汤论杀之,归葬由拳。墓在现嘉兴天宁寺,后世称严将军墓,又称严墩。寺内并有严将军井。著有语录《庄助》四篇,相贝经一卷,赋三十五篇。昆弟忽奇,从行至茂林,诏使作赋,授常侍郎,有《常侍郎赋》十一篇。 ![]() 像传里的嘉兴先贤 庄助即严助,会稽人,庄忌之子,一说为庄忌同族之子,也因避汉明帝讳而改姓严。班固感叹西汉人才济济:“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贾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汉书》卷五八)。班固将严助与汉武帝一朝之文武大臣相提并论,足见其声名与历史地位。 长于应对,合武帝心意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初即位,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郡举荐贤良之士,对策的百余人,武帝最赏识庄助的对策,任命他做中大夫。中大夫为秩(官员的官阶、品级)六百石的官。武帝左右的贤良文学之士还有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等。武帝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威,加强皇权,让身边的亲幸之臣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这样就形成中朝,以宰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则称为外朝,逐渐形成中朝决策,外朝执行的格局。 对于身边的侍从文学之士,“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汉书·严助传》卷六四上)。庄助最得重用。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武帝年未弱冠,召集大臣商议,舅舅太尉田蚡认为:越人互相攻击,习以为常,又反复多变,不用劳师去救,秦朝就放弃了这些地方。庄助反对田蚡的主张,诘问田蚡:“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意思是只应担心力不能救助,德不能覆盖,如果能够,为何要放弃他?况且秦连咸阳都放弃了,何止越!现在小国穷困前来告急,天子不救援,还能到哪里求助,又凭什么以万国为子(《汉书·严助传》卷六四上)? 田蚡被庄助问得哑口无言,武帝说:“太尉不足与计。”于是派遣庄助持节发会稽兵,浮海救东瓯。但未至,闽越引兵罢。 一次,汉武帝问庄助汲黯这人怎么样,庄助回答:“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意为让汲黯当官执事,没有过人之处。然而他能辅佐年少的君主,坚守已成的事业,以利诱之他不会来,以威驱之他不会去,即使有人自称像孟贲、夏育一样勇武非常,也不能憾夺他的志节。武帝说:“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史记·汲黯传》卷一二二)。 庄助长于应对,甚合武帝心意,多类于此。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