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龙翔寺的前世今生

2014-02-26 08:39 作者:朱掌生 程家琪 沈家斌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享有小九华美称的原桐乡市炉头龙翔寺,曾与灵隐寺、福严寺一起被誉为浙北名刹。 据史载,龙翔寺原为吴越淮海王钱俶祖祠。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祖祠占地数百亩,祠内建筑富丽堂皇,又有小桥流水,假山,鱼池,林木相映,是我国古代具有典型田园风光的私家

  享有“小九华”美称的原桐乡市炉头龙翔寺,曾与灵隐寺、福严寺一起被誉为浙北名刹。

  据史载,龙翔寺原为吴越淮海王钱俶祖祠。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祖祠占地数百亩,祠内建筑富丽堂皇,又有小桥流水,假山,鱼池,林木相映,是我国古代具有典型田园风光的私家园林。五代末舍宅为基,后叫龙吟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另名宁国院。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沙门宝昌法师主持重建,定名龙翔寺。

  龙翔寺香火鼎盛在清朝,经过康熙、乾隆、光绪三个年间的扩建改建,占地六十多亩,有僧侣一百多人,香客数千人。寺内殿宇层叠,云官,玉圣,地藏,观音四殿,画梁雕栋,飞檐翘脊,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寺的四周既有香客闲心小憩的亭,塔,假山,石椅石座,又有层层叠叠,参天碧日的香樟,银杏,松柏相依伴,使人陶醉在清幽洁雅的佛与俗之间。

  龙翔寺静泊在龙翔湾内,与古运河隔地相望。山门前的迎香桥最早是木桥,后改建成石桥。数百年的风霜雨雪,抹不掉桥上所刻“隔塘风遽引归帆,到岸霜钟警客梦;九华船渡通兰若,万树烟火入榨溪”的诗句。从龙翔寺的山门到“筷长”炉头镇,沿秀溪铺了两里长的印有荷花的青石板。从迎香桥举目北望,就可以看见头殿外挂匾额,匾额上闪烁着“既是九华”四个大字。

  九华山是传说中地藏王菩萨道场,龙翔寺是它一个重要的供奉殿堂。每年农历七月三十那天一清早,各地的香客从水陆两路赶来,烧香朝拜,闲游白相,从而形成了旧时“七月三十游龙翔”的风俗。农历七月三十日那天,龙翔寺内外热闹非凡,操外地口音和本地乡音的人交织在一起,有背黄布袋的香客,有肩上坐了小孩的游客,有朝山卖艺的,有挑担一路吆喝供吃供玩的,人群络绎不绝,摩肩接踵。这种集休闲、娱乐、宗教、朝拜为一体的“七月三十游龙翔”,显现了旧时龙翔寺宗教文化的深邃魅力。

  龙翔寺被毁于一九三七年的日军炮火。二〇〇八年获准重建。现有僧侣十多人,设有几个小殿,规模远不如从前,而香火依然旺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