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古桥行门

2014-02-27 15:54 作者:双溪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旧时,石桥上筑门设防,司空见惯。特别是作为郡城哨口的东栅,在它与镇子外乡野相交的双溪桥、会龙桥、常丰桥上更是座座有门。不过,东栅人对此类门不称桥门而叫行门。 小镇闹市的会龙桥建于明嘉靖甲辰(1544),它与东栅南乡相连。直到民国时,尽管东栅的下

  旧时,石桥上筑门设防,司空见惯。特别是作为郡城哨口的东栅,在它与镇子外乡野相交的双溪桥、会龙桥、常丰桥上更是座座有门。不过,东栅人对此类门不称桥门而叫行门。

  小镇闹市的会龙桥建于明•嘉靖甲辰(1544),它与东栅南乡相连。直到民国时,尽管东栅的下塘街在桥南,会龙桥上的行门照样早启夜闭。防守小镇主街的安全,而把桥一侧的居民排出在外,此道行门似乎有点顾此失彼的样子。然而,此门应在明•嘉靖乙卯(1555),为防倭寇,在东栅汉、魏两塘分流口建敌楼(也名镇海楼,类碉堡的哨楼),河道筑船栅,完善东栅之“栅口”功能时所置。那时,下塘街一带人烟希少,小街尚未成气候。

  1946年5月26日黄昏,下塘街沈义泰石灰行三房媳宝琛临产,准父亲松官急忙到上塘去唤接生婆。他心急火燎地奔到会龙桥头,一见桥顶行门已关。行门用木料制作,为减少桥上风大的吹损力,门以上下端栅栏式,中间段平板形而设计。下端栅栏空隙看似很大,松官人虽瘦小,手脚能伸进,但身躯断然难过。无奈之下,他全然不顾落水的危险,毫不犹豫地把双脚跨到桥栏外的枫乓藤上,一手按紧石栏,卧身趴在藤上爬行,钻过行门阻隔木栅栏,翻身进了桥北石栏内。由于及时请到了接生婆,使沈氏三房长女史玉顺利降生。这位史玉就是我的大姨。爬藤过行门那惊险一幕,松官回忆起来,常常带着几分得意在样子与子女们自叹年经时的大胆。会龙桥栏侧的枫乓藤,年久茂盛,垂挂桥拱,婀娜多姿,是古桥一道别样的秀美风景。厚实的青藤,帮了松官越门而过的一个大忙。

  始建于明·弘治(1488—1505)年间的双溪桥,位于东栅西口,三孔拱形,长十四丈,宽一丈三尺,石价五十级,是嘉兴城东一座十分壮丽的古桥。桥下双溪与甪里河相汇,当为水上防卫郡城的要冲。《嘉兴地名志》记:“明清时,双溪桥下河中设水栅,以卫护县城,故名东栅口,后遂成地名。”我想,这地名的由来还应包括双溪口的两座敌楼和船栅等护城设施的营建而成栅口的。双溪桥是入城的最后一道防线,水面的行门——水栅和桥顶行门,肩负起了嘉兴郡城和小镇的安全防卫之责。

顶一下
(3)
75%
踩一下
(1)
25%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