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农在丁字街一家理发店理发。 今天农农不仅要理发,而且还要烫发,因为晚上全校开文艺晚会,农农被班里推荐参加一个节目:说唱毛竹板书《狄青征西》。这是他小时候到长生桥听雪荣唱书学来了。据说这小狄青的故事非
农农在丁字街一家理发店理发。 今天农农不仅要理发,而且还要“烫发”,因为晚上全校开文艺晚会,农农被班里推荐参加一个节目:说唱毛竹板书《狄青征西》。这是他小时候到长生桥听雪荣唱书学来了。据说这小狄青的故事非常吸引人,是从《万花楼》里选出来的。农农没有去研究过,也没有去寻找这本书。但是他的记性非常好,听人家唱了一次,他大部分记住了,还能够添油加醋地插科打诨增加许多有趣味的内容。 农农去“烫发”是班长提出来的,一定要像唱书先生一样打扮,头发要用火钳来烫,当时这是唯一的办法。火钳在头发上吱吱地响,农农满头大汗,活受罪!头发被烫焦了!还涂了油。这是农农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样活受罪。花去了两角五分钱,班长说这个钱一定在班会费里开支。农农不同意,自己出。但是班长的权力大,为班级增光,怎么要自己掏钱呢? 农农回到学校里的时候,正好预备铃响,黄老师站在教室门口,他看见农农的头发,心里马上显出了不快。但是上课了,他没有说话。两堂课结束,他叫农农到他办公室去。农农知道,肯定要被黄老师批评了。他很聪明,先汇报情况:“黄老师,今天晚上欢迎您参加文艺晚会,我说唱毛竹板书《万花楼·狄青征西》。” 农农这样一说,黄老师笑了,小眼睛里闪着光。他咧了咧嘴巴说:“噢,要当一回唱书先生了,所以不是去‘理发’,而是去‘烫发’!” 农农马上说:“中午值班记录上写出去的理由应该把‘理发’改成‘烫发’对吗?” 黄老师第一次骂人了:“你这个小鬼!怎么知道我要你改写呀?” 农农说:“你是最认真的好老师,谁不知道你的脾气呀!” 黄老师说:“今天就是不要你改了!晚上我一定来看你演出,将来呀我们的语文课怎么上,看你们的了!” 农农真的不好意思了。他后来曾经组织班级里辩论《焦仲卿与刘兰芝》,出版过《诗刊》,毕同学仿用毛泽东主席的字体做封面;另外几个同学改编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为话剧《智取威虎山》,同学自己演出。这些活动农农没有告诉黄老师,那时候语文是赵老师来上。很多事情都是班级里几个喜欢语文的同学在操办。 黄老师的头发一直是一丝不苟,给人的感觉,精神气爽。农农一直记得“剃头”与“理发”的故事。 |
- 上一篇:插竹编篱好护持--黄源与鲁迅(上)
- 下一篇:横街史话之徐氏承志堂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