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持贡举,选拔英才 贞元七年(791),德宗升陆贽为兵部侍郎(正四品下),主持贡举。贞元八年(792)四月,以陆贽为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38岁的陆贽终于做了宰相。然而这个宰相他只做了两年零八个月,便因裴延
主持贡举,选拔英才 贞元七年(791),德宗升陆贽为兵部侍郎(正四品下),主持贡举。贞元八年(792)四月,以陆贽为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38岁的陆贽终于做了宰相。然而这个宰相他只做了两年零八个月,便因裴延龄的谗毁而罢相,降为太子宾客。贞元十一年又被贬为忠州(今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别驾。陆贽在忠州十年,直至去世。由于德宗事事亲为,宰相无法行使职权,陆贽在任宰相期间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绩。他对唐代及后世的重大影响源于他主持贡举时所选拔的人才。 陆贽主持贡举,请文艺冠时的梁肃(753-793)协助。梁肃是古文运动的先驱,其古文为韩愈、柳宗元和李翱所师法。陆贽倾心相交,梁肃亦诚心相助,推荐具有真才实学的士子。那一年贡举,取进士二十三人,后来官至宰相的有崔群、李绛、裴度和王涯等,都是朝廷的栋梁之臣,影响李唐王朝的历史走向;还有韩愈这样的文学家、思想家,领导古文运动,对唐宋思想之转变有重大影响。 陆贽这次主持贡举,可谓天下得人。除此之外,陆贽被当时及后人广为称道的是他长于文才。 陆贽擅长制册文书的写作,“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旧唐书·陆贽传》卷一三九),为当时的人所推崇。贞元初,李抱真入朝奏议:“陛下幸奉天、山南时,赦书至山东,宣谕之时,士卒无不感泣,臣即时见人情如此,知贼不足平也。”(《旧唐书·陆贽传》卷一三九)德宗在奉天、山南时的诏书都出自陆贽之手。 陆贽的文章亦为后代所效法。苏辙在哥哥苏轼的墓志铭(《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写道:“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栾城后集》卷二十二)苏轼评论欧阳修的文章:“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欧阳发等述〉》) 陆贽有文集:《遣使录》一卷,《备举文言》二十卷,《陆氏集验方》十五卷,《论议表疏集》十二卷。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驾崩,顺宗即位,诏陆贽还朝,诏书未至,陆贽也去世了,时年五十二岁。陆贽半生追随德宗,艰危时扈从在侧,为德宗分忧解难;承平日尽忠在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而,却因奸佞谗毁被贬于忠州,虽有韦皋之上表请代,亦难回帝心,最终死于贬所。苏辙认为陆贽以一代忠臣落得如此下场,原因在于“贽以有常之德,而事德宗之无常”。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