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轻的新诗人 最早读到何植三的名字是在周作人先生的文字里。 周作人先生这篇文字的题目是《农家的草紫序》,这篇序文写于1924年1月12日,周作人生前没有亲自编入自己的集子中。过了半个多世纪后,钟叔河将该文编入《知堂书话》(增订重编本)一书中。 知堂
![]() 年轻的新诗人 最早读到何植三的名字是在周作人先生的文字里。 周作人先生这篇文字的题目是《<农家的草紫>序》,这篇序文写于1924年1月12日,周作人生前没有亲自编入自己的集子中。过了半个多世纪后,钟叔河将该文编入《知堂书话》(增订重编本)一书中。 知堂在《<农家的草紫>序》的开头一段中写到:“新诗现今已经不很时鲜,小诗尤其为举世所诟病。在这个时候,何植三君想印行他的诗集,实在是不很凑巧。但是据我想来,也自有其可以发表的理由,所以我对于他编集的意思是很表赞同的。” 何植三想印行的诗集便是《农家的草紫》,因为大都是短制,便被称为小诗,小诗“不很时鲜”。诗集于1924年初编就后,一直被出版社束之高阁,直到1929年4月才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倪墨炎在《何植三的<农家的草紫>》一文中写到:“他(何植三)曾把1922年和1923年上半年这一年半期间的诗作荟集起来,名为《农家的草紫》,交上海亚东图书馆。这集子被搁到1929年才出版……”其中曲折冷暖,当是诗人自知,《农家的草紫》得以出版,周作人自然是主要推手。 周作人对于小诗是推崇的,专门写了《论小诗》一文,收在《自己的园地》中,鼓励小诗的写作,其中写到:“我对这种小诗的兴起,是很赞成的,而且很有兴趣看着他的生长。这种小幅的描写,在画大堂山水的人看去,或者觉得无聊也未可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感兴,自然便有写一地方的景色,一时的情调的小诗之需要。”周作人在《论小诗》中抄出了几首“可以算是小诗之佳者”,其中有何植三的《农家短歌》中的之三、之五。另有冰心《繁星》中的短制,冯雪峰《湖畔》中的《清明日》,还有汪馥泉的《妹嫁》。 当时,写新诗的诗人并不多,年轻的新诗人更是凤毛麟角。倪墨炎先生在《何植三的<农家的草紫>》一文中对此有述:“新文学运动初期,写新诗的人不多,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鲁迅等几员大将外,年轻的诗人就屈指可数了,何植三是年轻人中的一个。” 对年轻的新诗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周作人自然有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在《<农家的草紫>序》中写到:“凡是诚实地做诗的人,无论力量大小,都于新诗的发达上有所贡献,有发表的价值,不必问这诗集有几天的寿命。”无异给了年轻诗人何植三以莫大的鼓舞。 ![]()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