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湘军后裔在桐乡

2014-05-17 16:26 作者:颜剑明 沈冠生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湘军是清末以湖南籍人为主、以曾国藩为首的封建军阀武装。咸丰三年(1853),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湖南的地主、豪绅采用自筹兵饷、自己招兵的方式,迅速建立起一支与八旗兵迥然不同的军队,该军以五百人为一营,营辖四哨,哨辖八队。初建时有水师五千人,步

  湘军是清末以湖南籍人为主、以曾国藩为首的封建军阀武装。咸丰三年(1853),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湖南的地主、豪绅采用自筹兵饷、自己招兵的方式,迅速建立起一支与八旗兵迥然不同的军队,该军以五百人为一营,营辖四哨,哨辖八队。初建时有水师五千人,步军六千五百人及工匠、役夫等,共计一万七千人。次年,湘军出省作战,转战江、浙、皖一带,沿途又招收了大量安徽籍士兵入伍。同治三年(1864),湘军与继起的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一同绞杀了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运动,为稍后的“同光中兴”奠定了基础。

  当时,浙北、苏南是“洪杨”革命的重地,太平军与湘军在此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自清初以来,东南一地近两百年无战事,此次旷日持久的战争,使中国最繁华的江南遭受了一次空前浩劫,史称“兵祸连结,糜烂东南”。战乱过后,昔日膏腴之地、鱼米之乡的江南,田园荒芜,千村薜荔,十户九空。桐乡运河沿岸,特别是原新生乡(今属濮院镇)、原炉头镇(今称龙翔街道)一带,因属水道要冲,毁坏尤剧,遍地荒草,不见人烟。“洪杨”之乱平息后,曾国藩成为清廷重臣,为避功高震主之嫌,他主动将大批湘军就地解散,解甲归田,拓荒屯垦。于是,桐乡运河沿岸的白旗漾(今红旗漾村)、花墙门、张家浜、塘浜、桃园、妙智、小港等一大片平坦而肥沃的荒地,成了湘军屯垦的首选之地,他们安家落户,生息繁衍,渐成村落。

  据桐乡民俗爱好者沈冠生于2010年实地调查,当年就地解散、在桐乡运河沿岸屯垦开荒的湘军,其实多为河南信阳籍人,为湘军军官沿途招募的贫苦农民。如今,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原新生乡(今属濮院镇)的湘军后裔共有200多户,800余人。其中花墙门20多户100多人,张家浜33户190多人,塘浜30户100多人,董家桥20多户近90人,桃园20多户70余人,小港17户70余人。龙翔街道皂林村、单桥村等也有近百户300余人。另外,梧桐街道、石门镇、河山镇也有少量湘军后裔分布。除湘军外,还有本省宁波、绍兴、台州籍农民前来拓荒生产。

  桐乡土著称这些人为客民,俗称蓬子户或草棚户,因为他们的住屋是草蓬,上尖下圆,如蒙古包,上面用草搭建,下面用泥坯涂成。对此,桐乡近代史籍均有所记述,如光绪《桐乡县志》曾记载“土客之争”:光绪九年(1883)二月初八,土客械斗,塘(运河)南北客棚焚毁殆尽。起因是杭嘉湖三府经兵燹后,田地荒芜,有两湖、豫、皖及本省宁、绍、台客民来搭棚垦荒,土客两民情意不洽,久深积忿,以致因看戏而械斗,自二月至四月,焚毁房屋,伤毙人命,后经官府查办始平息。关于这段史实,桐乡塘北(运河北岸)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些传说。

  自湘军士兵解甲归田居住桐乡垦荒开始,繁衍至今已达六七代。起初,由于风俗习惯不同,他们不与桐乡本地人通婚,现在则早与本地人融为一体,然而他们的风俗习惯仍保持着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人死后做佛事拜忏,不叫和尚叫道士,八个人抬棺材;一些老年人在自己的活动圈子里仍能说原籍方言等。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