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食挑(上)--难忘的好滋味

2014-06-05 09:19 作者:杨颖立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走进嘉兴五芳斋总店那古色古香的店堂,迎面就是一尊挑担人的塑像。这尊塑像虽然展现的是旧时曾活跃在嘉兴大街小巷卖粽人的形象,却也是旧中国点心、小吃的生存方式及经营业态的写照。因栩栩如生,引来食客们的喜欢,成了店堂一景。 挑担卖粽子曾是旧时来嘉兴

  走进嘉兴五芳斋总店那古色古香的店堂,迎面就是一尊挑担人的塑像。这尊塑像虽然展现的是旧时曾活跃在嘉兴大街小巷卖粽人的形象,却也是旧中国点心、小吃的生存方式及经营业态的写照。因栩栩如生,引来食客们的喜欢,成了店堂一景。

  挑担卖粽子曾是旧时来嘉兴的兰溪人的行当。清末民初以后,以弹棉花谋生的兰溪人在弹棉花淡季时,大都以卖粽子糊口。嘉兴人素有食粽习惯,这从成书于乾隆年间《古禾杂识》记载可证:“南门极短,止通乡街,无大店铺,仅见鬻糕,团小经营,而某家角黍最大,乡下人竟趋之。”兰溪有火腿,于是兰溪人将火腿入粽,使嘉兴粽子的品味得以提升,深得嘉兴人的青睐。粽子的制作过程长而繁复,他们当时的业态就是将烧好的粽子挑担沿街叫卖。为了给粽子保温,于是就有了五芳斋总店那尊一头热粽炉灶,一头储放物料的卖粽人形象。这种用于经营点心、小吃的担子被称为“食挑” 。

  旧时,这样的食挑还广泛应用于各类小吃。家喻户晓的名著《水浒传》里就曾提及,那家住阳谷县紫石街的武大郎,终日里挑担卖炊饼,那副卖炊饼的担子就是食挑。这说明,食挑在北宋以前就有。古时,那种以挑担经商的业态是非常普遍的。我们从诸如《武林旧事》、《梦粱录》等一些古籍中,都能找到它的踪迹。究其因,点心小吃,碎杂细小,做得都是小本生意,赚得都是蝇头小利,不可能有大的排场,一副食挑绰绰有余。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你肉,还你壳。”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充满调侃味道,所调侃的对象是卖糖粥的。旧时,卖糖粥就是挑子上的买卖。一根宽宽的扁担,一对有棱有角的食笼,一只食笼固定着一只泥做的小灶,上面是一只铜锅,灶膛里桑柴爿上跳跃的火焰舔着锅底,那香气四溢的糖粥就在锅中翻滚。另一只食笼则隔成几档,最下面一层放着水桶、桑柴爿,中间一层是做粥的食材,最上面摆着碗、勺等。那时的糖粥担都挂有一段毛竹筒,卖粥人就是以敲击毛竹筒,发出“笃笃笃”之声来招揽客人。糖粥也是嘉兴一带非常受欢迎的小吃。从这首儿歌中,我们了解到,那时的糖粥不光有米,还有胡桃肉等作料。我不由想起宋代诗人陆游的《食粥》诗:“世人个个崇常年,不误常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粥在宋时就有如此高的评价,概因其保健功能和好滋味。

  挑着食担以“笃笃笃” 声来招揽客人的,还有馄饨担。这馄饨担的格局是与粽子担、糖粥担相似的,一边灶具、一边放物。馄饨担一般都是江西人的营生,而且只做小馄饨,这可能是因为小馄饨制作简单易熟,比较适合挑担买卖。馄饨担在“食挑”中,是生存时间最久的。在我小时候,上世纪五十年代,仍能看见它的身影。记得馄饨担一股都出现在夜深人静时,尤以隆冬腊月寒气逼人时,若是空空的街巷,传来脆脆的“笃笃笃”声,那可是赶路人的福音,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下肚,身上寒气全无。这“笃笃笃”声也时常是我的福音,因为每当劳作到深夜的母亲在馄饨担经过时,总会拿起一只蓝边大碗,带上一只鸡蛋,来到馄饨担旁,嘱咐将鸡蛋下在馄饨里。卖馄饨的总会拖着长腔说道:“好咯——”麻利地从一边食挑上抓起一把包好的生馄饨,下到另一边食挑上沸腾着的汤水中。一眨眼工夫,那去了壳的鸡蛋也跟了下去。片刻,煮熟的馄饨和鸡蛋就进了已经放好了猪油、盐、味精的蓝边大碗,卖馄饨的还不忘撒上一把葱花,一碗鲜香味美的小馄饨就成了我和母亲的美滋滋的夜宵。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