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汉奸周作人也不承认自己是汉奸,还上书周恩来总理为自己翻案。不过,他倒还不是自己应聘去做汉奸的。 为了混口饭吃,就可以自告奋勇、理直气壮地卖国求荣吗? 同样是嘉兴人、年纪比章克标小十二岁的翻译家朱生豪
大汉奸周作人也不承认自己是汉奸,还上书周恩来总理为自己翻案。不过,他倒还不是自己应聘去做汉奸的。 为了混口饭吃,就可以自告奋勇、理直气壮地卖国求荣吗? 同样是嘉兴人、年纪比章克标小十二岁的翻译家朱生豪,抗战时失业在嘉兴东米棚下,过着贫病交迫的日子。刷牙没有牙膏牙粉,用点盐;吃饭唯有青菜豆腐;理发也没有钱,由夫人宋清如修剪一下了事。邻居朋友们不忍心,劝他找个工作,介绍他去嘉善做小学教师,他说:“要我到敌伪那里去讨饭吃,倒不如到姆妈那里去!”(朱生豪的母亲早在他十岁时就病逝了)他坚持在此境遇中翻译莎士比亚,最后业未竟而早逝,没活到抗战胜利那一天,终年三十二岁,不到章克标生命的三分之一。他有肺结核病,从未登过龙,然而,他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骄傲。 同是鲁迅和章克标的朋友的郁达夫说过: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为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为鲁迅的一死,使人们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问题还在于:识别伟大人物,各人心里有自己的标尺,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的时世又有不同的要求。盖棺似乎从来未曾论定。历史总被有意无意地涂抹,真假不断陷入迷雾。不过,这种涂抹与迷雾终究会被汰洗,从而显出确切的真实。 正像杜甫老人说的: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