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远去的航船户(2)

2015-01-06 09:24 作者:邹震汉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据父亲《石门商业概况》遗稿所记,来石门出市的航船平时有二百多艘,逢小猪期,达三百艘以上,如逢节庆(逢年过节或元帅庙会、灯会等)则难以胜数。东起东高桥外东车油坊(今烟叶加工厂),经大运河往南到杨家弄(


  据父亲《石门商业概况》遗稿所记,来石门出市的航船平时有二百多艘,逢小猪期,达三百艘以上,如逢节庆(逢年过节或元帅庙会、灯会等)则难以胜数。东起东高桥外东车油坊(今烟叶加工厂),经大运河往南到杨家弄(今变电所),沿运河靠上塘一侧的水面全被占去;西面从西竺庵、湾占潭、经马家桥、柴湾里到木场桥(俗称西河口),再往北到通市桥、过东到新桥一带(俗称北河口),整个镇区的水面上,密密麻麻的,并头齐泊,或内外几层首尾相接,全是大大小小的船只,绵延数里,略无阙处,真的蔚为壮观。

  航船户多是四十多岁到六十开外的年纪,乡里乡亲的,各村各户的情况,了然于心。他们性格豪爽,热情为乡亲们服务,有什么为难之事,尽可托付他们,会得到尽力帮助。船户组织农户到不同集镇投售,在上一天傍晚吹响海螺,按出市的地名用规定的长短音来通知各村农户。航船户对镇上各家商铺不仅熟悉,而且熟知市面行情(商品价格)。对投售粮食、油料、烟片、菊花、稻子等大宗农产品,他把船直接驶到各商行的河埠头,非常方便;有船户的指引,商行一般不会杀价,农户就感到放心。因为大的商行很讲究诚信和声誉,恪守公平交易的商业道德。(同时也考虑到船户所起的中介作用,照顾他在村民中的声望。这也是经商之道)。航船户投售粮油烟菊等农产品,可凭收购单结算劳务费,俗称航船钿,以收购金额的百分之二左右计算。因此也不再向投售者收取船资(乘船的劳务费),而其他的乘客要按照路程的远近支付船资,但数额并不大。

  村民们在镇上逗留不过两三个小时,他们又要卖,又要买,大多行色匆匆,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闲逛。尤其是姑娘媳妇们要在眼花缭乱的橱窗里挑选布料,物色中意的花色,甚为费时。她们东家出,西家进,一时拿不定主意。只有经常上街喝茶饮酒的大伯们,老是从容不迫地到熟识的茶馆、酒店去 过把瘾,这已成了他们风雨无阻的生活习惯。待到快要落市,这群东奔西走的人们,才依恋不舍地回到航船上。归程途中,又是一番热闹场景,大家畅谈所见所闻,把购来的东西相互展示、品评,各有收获,却又感到还有不尽如人意,心里筹计着哪天再来。

  那时候农村里没有商业网点,日常的生活用品必须到镇上购买,如果要买的东西不多,可以委托航船户捎带回来,拿到家里再结算付钱。航船户常是肩背篓箕、手提篮子,最为忙碌。他们识字不多,却有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谁家委托买的什么油盐酱醋、鱼肉百货,多少数量价钿,从来不会搞错。所以,在当时的历史年代,航船户在促进城乡贸易,便利群众生活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

  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石门镇一片焦土,大多数商铺一蹶不振。运河及周边河港常常被封锁,航船难以上街来,航船户这个行业遭到极大的打击,直到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才慢慢地略有恢复,不过与抗战前相比,已是天差地远了。从一九五三年后,农村合作化、粮油棉统购统销,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公社化,农村里供销社、下伸点星罗棋布,农民的购销活动可以就近进行,农村的航船户已无用武之地,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今农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对航船户还有着深切的记忆,还能讲述当年邻近各船户的姓名,记得出市到镇上各商行、店铺的牌号、名称,似乎还不十分遥远。但他们的下一代、下二代则不会去了解从前的旧事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