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高文登仁政爱民

2015-04-07 08:42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高文登(1531~1620),字伯升,号瀛台,嘉兴新丰镇高家埭人。他13岁时,家乡遭饥荒,父亲高铭身为粮长,史载他散尽家资以赈灾民,家资不足补以官粮,因私开官仓而被逮入狱。文登虽还年少,他独自跑到县衙,请求替父坐牢,也被抓了起来。他在狱中手不释卷,琅

  高文登(1531~1620),字伯升,号瀛台,嘉兴新丰镇高家埭人。他13岁时,家乡遭饥荒,父亲高铭身为粮长,史载他“散尽家资以赈灾民,家资不足补以官粮”,因私开官仓而被逮入狱。文登虽还年少,他独自跑到县衙,请求替父坐牢,也被抓了起来。他在狱中手不释卷,琅琅读书。知府郭应奎深夜巡狱,闻书声,大感惊异,便当面试以学识,高文登从容镇定,对答如流。知府惜才,放他出来就试,成绩果然不错,就立即补给他平湖县学的生员资格。这样一来,他父亲的事也便不了了之。父亲为民而敢于担当的精神,对他日后的仁政爱民产生了重大影响。

  隆庆元年(1567),高文登考中了举人,经吏部选拔,他被派到河南叶县当知县。文登在叶县的为官之道,被《南阳府志》载入名宦列传,称他“为官仁政爱民,深得百姓称颂。”高文登刚到叶县,正逢大灾,他吸取父亲当年教训,首先申请减免粟米1700石,同时千方百计筹集粟米5400石,降价卖出,救活饥民无数。那年家乡也受灾,他令长子高林施粥,让穷邻度过荒时。

  在叶县任上,高文登尽力改善农田水利建设。他说:“水,命之脉也;治水,救命之要也。”他从“纪念先贤,激励后人”这一举措着手,建立起“叶公祠”,大力提倡叶公(叶县历史上的第一位贤令)的治水精神,发动民众在境内治理河道,修建桥梁堰坝。几年后,农田得到灌溉,交通日益方便,百姓称赞他为“高使君”。

  高文登既务实,也颇有远见,他觉得要唤醒民众,还须狠抓教育,于是他创置学田560余亩,作为教育经费的支撑。他在县里创修学宫,乡里开办乡塾,并资助贫困生就学。他还带头捐献俸禄,办起问津书院,全县上下逐渐形成崇尚读书,以仁待人的社会风气。他主持重修了《叶县志》,在《叶县志·序》中,他坦诚了自己治政的心迹,他说:以我观察叶县,在赋税与劳役方面仍在加重,财政浪费严重,致使出现农田抛荒、民风败坏的现象,这都是吏治不力所造成的!我们要“思其渐而力救之”,希望“后继者能同心治政”。

  高文登在叶县连任数任,使叶县面貌大为改观。由于政绩突出,他后来升任胶州知州。在《叶县志·跋》中载其离任时:“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盖君子之不负乎!”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