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宋与元代,秀州港口群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出发港和目的港。港口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北岸和吴淞江下游。杭州湾北岸的港口主要是澉浦与乍浦,吴淞江沿岸的港口是主要为青龙镇与上海镇。 秀州在内河航运、贸易市
南宋与元代,秀州港口群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出发港和目的港。港口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北岸和吴淞江下游。杭州湾北岸的港口主要是澉浦与乍浦,吴淞江沿岸的港口是主要为青龙镇与上海镇。 秀州在内河航运、贸易市场、丝绸生产三个方面较其他港口有明显优势。内河航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江南运河与境内运河水网,港口具有海河联运和江河联运的特点。市场方面的优势在于周边是奢侈品消费最集中的区域,对海外的香料、珠宝异珍、贵重木材有大量的需求。秀州又是丝绸重要产地。今嘉兴的母体——秀州的综合优势,形成了它在宋元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历史上的秀州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现在研究宋元丝绸之路的专家往往认为宋元时期中国丝绸之路的主港是泉州、广州、宁波三个城市,其他港口只是支线港补给港。这一论点大体上不错,只是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地区,这就是秀州。 在宋元时期,特别是南宋与元代,秀州港口群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出发港和目的港,对秀州在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认识并进行深入研究。 秀州,五代吴越国于后晋天福五年(940)割苏州地建立,管辖嘉兴、华亭、海盐、崇德四县,州治设于嘉兴,其地域相当于今天嘉兴市(不包括海宁)和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进入元代,改秀州为嘉兴路,路城仍在嘉兴,管辖范围仍为嘉兴、华亭、海盐、崇德四县。华亭县在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松江府,但仍为嘉兴路管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分华亭县东北地设上海县。这样,元代嘉兴路管辖嘉兴、华亭、海盐、崇德、上海五县,但管辖的地区与五代、宋代的秀州范围相一致,因此本文“秀州”这一概念的范畴也包括元代的嘉兴路。 秀州位于太湖东南,左苏右杭,东对东海与长江口,南临杭州湾,大运河自北向西南贯穿州境,吴淞江从太湖流出,沿着州境北部由西向东汇入长江口。秀州境内平原沃野,以大运河为骨干的水网体系密如蛛网,只是在杭州湾畔的乍浦、澉浦、黄湾一线分布着不多的山丘。秀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