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元时期秀州的主要港口澉浦 宋元时期,秀州境内外贸港口主要分布在州南部的杭州湾北岸和州东北部的吴淞江沿岸。 杭州湾北岸的港口主要是澉浦与乍浦。 澉浦,唐开元五年(717)苏州刺使张廷珪奏置,会昌四年(844)
宋元时期秀州的主要港口·澉浦 宋元时期,秀州境内外贸港口主要分布在州南部的杭州湾北岸和州东北部的吴淞江沿岸。 杭州湾北岸的港口主要是澉浦与乍浦。 澉浦,唐开元五年(717)苏州刺使张廷珪奏置,会昌四年(844)置镇遏使,到南宋时期成为秀州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澉水新志》说澉浦:“迨南渡后,以澉地近京师,商舶聚集甲于诸方,镇极繁盛。”可见澉浦在南宋时才成为重要的港口,其原因,明代海盐人胡震亨在《海盐县图经》中有精到的解释。胡震亨说:“今考海盐市舶之设,惟宋南渡后最盛,缘宋都临安,系万货所凑,澉浦近畿地,海舶由龛赭入钱塘阻于江湍,以收舶澉堧为便,香货因而聚集。” 南宋建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杭州成为南宋政治经济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盛的大都市和消费的大市场,国内外货物都汇聚于杭州。杭州虽然位于钱塘江口,临近杭州湾,但是却缺少建设成为港口的基本条件,其原因主要是海潮的影响和钱塘江河口的水道受制于龛山、赭山,变化无常。这就为离杭州不远的澉浦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澉浦位于杭州湾海滨,距离杭州不过百里,当时也就一天的路程,又有内河水路连通杭州,是杭州最理想的海上货物集散替代港,澉浦因此当时被称为“小杭州”。 澉浦自身的港口条件算不上优越,镇东南海边是长樯山和葫芦山,两山基本上沿海平行,没有形成最适合建设港口的海湾。澉浦在长樯山和葫芦山之间开挖了一条人工的运塘通往澉浦镇,运塘的海口设招宝闸,海上船舶到了澉浦,先停泊在长樯山龙眼潭下,由招宝闸入运河进入澉浦市中的塘湾码头,因此澉浦港是半天然半人工的海港。运塘的水源来自澉浦镇西的山地,山上的水源汇聚于山下,又在澉浦镇西六里设堰阻挡山水流入下塘,形成永安湖,就是今天的南北湖,湖水向东通运塘,一直到塘口的招宝闸,因此运塘的水位是基本稳定的,从而减小了潮汐变化和海上风浪对船只的影响,为海船停泊塘湾码头进行交易和搬运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澉浦巧妙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建设港口,充分体现了规划者的大智慧,是中国古代港口建设的奇葩。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