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士商类要》中的《舆地总图》(局部),从中可见嘉兴在当时全国驿路中的重要地位。 秀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群中的优势 在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群中,宋代的秀州与元代的嘉兴路兴盛的海上贸易,不仅有着
![]() 明代《士商类要》中的《舆地总图》(局部),从中可见嘉兴在当时全国驿路中的重要地位。 秀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群中的优势 在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群中,宋代的秀州与元代的嘉兴路兴盛的海上贸易,不仅有着众多港口的优势,还在于它与泉州、广州和宁波相比较,在内河航运、贸易市场、丝绸生产三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秀州的内河航运优势 秀州(嘉兴路)的内河航运优势主要体现在隋炀帝开通的江南运河贯穿秀州,唐、五代又形成以嘉兴城为中心、以江南运河为骨干的运河水网体系,这一水网与海港紧密联系,又通过大运河连接全国水上交通大网络,因此秀州港口群都具有海河联运和江河联运的特点。 例如澉浦,其内河航运的中心就在镇西的六里堰。内地运往澉浦的货物都停泊于六里堰下河,《澉水志》与《澉水新志》记载,六里堰下的金家桥“在镇西北六里,客船巨舟重贩者多于此泊,入镇贸易复归解缆”,而海上来的货物则通过运塘“穿镇,西出栅桥,发引收税,抵六里堰搬度下河,流通内郡”。 六里堰下河连接运河水网,《澉水志》中记,“张公桥在六里堰下,本镇运河水脉至此始分为二,由桥侧上西南王家庄到茶园通港,由桥下入西北火烧港通玄通港。”茶园通港连接海盐塘,海盐塘向北通往嘉兴与大运河汇合,玄通港又称“元通港”,连通汉塘(又称平湖塘),由汉塘向西到嘉兴通大运河,向东过当湖连接秀州塘到达华亭。乍浦在镇北有水道通汉塘与秀州塘。澉浦与乍浦都可通过水路到达嘉兴连接大运河,再由此融入全国水上交通网络。 青龙镇、上海都位于吴淞江岸边,吴淞江东通长江入海口,西通太湖,由港口向西在苏州城南的吴江县城松陵镇附近与大运河交汇,海舶所载货物从长江口到青龙镇、上海换装内河船只,通过运河输往各地。 秀州港口在内河航运方面的优越条件在以人力与风力为动力的水运时代可以说是无与伦比。 广州位于珠江边,有很好的内河航运条件,但珠江流域通过内河与北方的联系却大费周折,主要水上通道有两条。一条是溯西江而上,由支流漓江通过灵渠入湘江再进入长江;另一条是由北江向北到南雄,登岸翻过梅岭入赣江,而后由鄱阳湖口进入长江。无论哪一条都是路途遥远,第二条还有一段要陆行。 福建港口的货物假如由内河北运,要先入闽江,再溯闽江西上到崇安上岸,陆行经江西到浙江衢州入钱塘江支流兰江,再由梅城经富春江到杭州后入大运河,路途不仅复杂而且有几百里陆路,大宗货物运输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运输成本也极高。所以广州、泉州北运的货物最后大多还得通过海路到秀州港口再输往内地,秀州等地的地方文献在叙述秀州各港时都强调其“东达泉潮,西通交广”和“闽、粤、交广之途所自出”,原因就缘于此。 可以说广东、福建的港口在一定程度上是中转港,而秀州却是目的港,至少在南宋与元代这一历史时期,秀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绝对不是支线港、补给港,而是重要的主港。 宁波港经甬江通浙东运河,内河杭运条件比泉州、广州要好,但相比秀州水路还是远了几百里,浙东运河的航运条件也不如江南运河。这样一比较,货物经过秀州诸港进出口运输最方便快捷、成本也最低,这是宋元时期秀州海上贸易兴盛的重要条件。但秀州各港也有其劣势,主要是澉浦港口逼仄,青龙镇易淤积,宁波在港口条件方面就具有优势,所以宁波与秀州各港历史上就存在互为补充的关系。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