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日军打进嘉兴的时候,我刚在浙江省立第二中学读了两个月的书。
![]() 【亲历者口述】 沈如淙(男,1920年生,现居南湖区建设街道南湖社区) “黑暗岁月中,我找到了‘光明’” 1937年,日军打进嘉兴的时候,我刚在浙江省立第二中学读了两个月的书。嘉兴沦陷后,校长张印通率领部分师生往后方迁移,我也失去了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做个乡村小学教师的梦想就此破灭。回到新塍镇东里仁乡沙家浜村,我并没有安下心来务农。尤其是在听闻日军在嘉兴县城和新塍的各种残暴行为后,更是与其他几名辍学青年常常聚在一起,讨论时势、寻找出路。1938年5月和9月,我先后两次参加新塍当地的抗日团体,但两次都无疾而终,直到浙江省战时政治工作队第二大队的到来,我才算找到了“光明”。后来我成了省政工队二大队的义务队员。这时的我,一边在沙家浜小学教书,一边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0年4月,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一员。我也算真正找到了人生之路、进步之门。从此,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后来的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党始终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高哲雄(男,1931年生,现居秀洲区新塍镇镇区) “日军报复,大半个镇被烧光了” 1938年农历五月十三,300多名日军杀进新塍的时候,我才8岁。我只记得那一天外面很是混乱,还不断有枪声从远处传来。家里除父亲、母亲和我外,还有两个舅舅。大家都很慌,不知外面情况怎样。后来看到不断有人从东南面逃来,父亲决定还是出去避一避。于是一家人拿了几床被子就往北边乡下跑。跑到半路,回头一看发现镇子已被大火包围,还有哭喊声、爆炸声远远传来,更多的人往我们这个方向跑来。顾不上其他,父亲连忙带着我们继续跑,直到跑到乡下亲戚家里,才暂时安顿下来。在乡下待了好几个月,一家人才又回到镇里,可这时家里的房子也烧光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就在那场大火里,新塍东南半个镇都被日军烧毁了。镇上历经千年的梁代古刹能仁寺也全部化为灰烬。 “紫藤花落点苍台,古寺钟声隐隐来,应是红尘飞不到,一泓流水隔蓬莱。”这是新塍人黄加白描写家乡名胜能仁寺和小蓬莱的诗句。令人惋惜的是,因为77年前那场两天两夜的大火,诗中的美景早已不复存在。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