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袁克文(1889-1931),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他是袁世凯的次子,当时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
著名文坛掌故家郑逸梅曾以陶拙庵为名发表《“皇二子”袁寒云的一生》一文,其中说道:“克文喜冶游,当初次来沪,彼时袁世凯尚在,他以贵公子身份,遍徵北里名花,大肆挥霍。及归,送行的粉黛成群,罗绮夹道。他非常得意,认为胜于潘郎掷果。此后又在津沽、上海一带,娶了许多侍姬,如无尘、温雪、栖琼、眉云、小桃红、雪里青、苏台春、琴韵楼、高齐云、小莺莺、花小兰、唐志君、于佩文等都是。但这批妾侍不是同时娶的,往往此去彼来……相处最久的则为唐志君。志君,浙江平湖人。克文有《平湖好》、《平湖灯影》、《平湖琐唱》等作,即纪与志君同赴平湖事。” 袁克文(1889-1931),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他是袁世凯的次子,当时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郑逸梅是袁克文的生前文友,他眼里袁克文的纳宠是走马灯式的。袁克文一生共娶了五个姨奶奶: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和亚仙。其中唐志君是平湖人,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在民国时期上海最著名的小报之一《晶报》上发表作品,有《陶疯子》、《白骨黄金》、《永寿室笔记》等。袁克文和唐志君两人在上海同居许多年,他的一切饮食都由唐志君悉心侍奉。袁克文是个慵懒散淡的人,常常是从早到晚卧在床上,吸食鸦片,即使有客人来访,他也只是在床上欠欠身。他不动弹,唐志君就前前后后忙碌。只是袁克文本就不是长情之人,再长久,到最后还是要分手,去了天津后,他就把唐志君忘了。 1920年,袁克文作《庚申词》,其中部分词牌名是《江南好》,《江南好》中有两组是写平湖的。一组是: 平湖好,十里白云疏。柳色藏花秋未老,塔光涵水月方初,一篴野人庐。 平湖好,云水一天浮。碧户星摇珠万颗,朱帘月印玉双钩,梦落小瀛洲。 平湖好,绿岸转清流。十二阑干人小语,一双鸑鷟梦轻浮,依约弄珠楼。 平湖好,水木正萧萧。隔巷人呼舟作马,当楼影颤月如潮,一棹永凝桥。 词中的小瀛洲、弄珠楼、永凝桥皆为东湖胜景,“塔光涵水”亦是平湖保本塔倒影成景的写照。而另一组《江南好》的词作者有“中秋平湖泛月,信宿舟中”的副题,直接点明了袁克文和唐志君那次回平湖的时间应该是在当年的中秋,词云: 平湖好,明月最圆时。一笛送歌吹婉转,千灯照水漾参差,归去几人迟。 平湖好,屧响小楼前。人语花香争旖旎,灯痕月影共团圆,遍系荡湖船。 平湖好,梦度水中央。岂是寻歌回胜地,多因忍涕近欢场,佳节独徬徨。 良辰美景奈何天,虽是中秋佳节也有良人相伴。可是,我们从袁克文的词中却还是读到了无尽的哀伤,那种“一夕鬓添丝”的忧思,恰如他眉目间那份从容笃定气度背后掩藏的挥散不去的忧愁。“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这个一生醉卧花丛,荒唐度日的传奇男子,其实比谁都清醒。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今,我们驻足东湖边,遥想当年采菱声中,这一对才子佳人秋夜泛舟东湖的清游,当真是又热闹又凄凉。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