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孤陋寡闻,关于花月亭,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记载了。这是陆游本人亲历的实录,极可信。换言之,南宋乾道间,嘉兴府署内,明明白白地筑有这胜景花月亭的,不独如此,亭中还有小碑在呢。今碑文无存。但细味陆游日
笔者孤陋寡闻,关于“花月亭”,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记载了。这是陆游本人亲历的实录,极可信。换言之,南宋乾道间,嘉兴府署内,明明白白地筑有这胜景花月亭的,不独如此,亭中还有小碑在呢。今碑文无存。但细味陆游日记,可以知悉,此碑文所记,当为张子野“云破月来花弄影”得句于此的故实。 此后,花月亭在《至元嘉禾志》卷第九《亭宇》一章里,还偶尔露了一次峥嵘: 来月亭,在郡治内旧府判东厅。考证:旧名花月亭。宋倅张子野创此亭,取“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 《至元嘉禾志》非稗官野史,而是一部很可信的嘉兴地方志。就此书的记载可知,元代后至元其间,花月亭已更名“来月亭”,究其原因,不详。 花月亭是古代作为精英的士大夫文化留下的人文古迹。历代以来,在花月亭上留诗题咏的,当不在少数,可惜,后世没有一部花月亭志来摭拾历代的旧诗文,这些应景诗,大多散佚无存了。不过,很偶然地,笔者曾在明末嘉兴解元黄观只的《槜李古迹诗》中,捡拾到了《花月亭》诗一首,诗是: 多花少月何堪爱,月好花残更欲愁。 每羡倅州张子野,一亭花月四时游。 诗下有黄观只自题附考:“宋张子野倅秀时创亭,取‘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 黄涛,字观只,后改字冠氏,嘉兴人,承元孙。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科解元。此人系出陈子龙之门。康熙五年(1666)为龙游教谕。康熙十七年(1678),迁滋阳知县,未仕而卒。著有《槜李古迹诗》。黄解元在嘉兴的名声不与闻,一般人不清楚,这大概与他仕履二姓有关。他身为明朝的解元,入清后也只做了区区七品芝麻官,且未到任就死了,可知此公平生并不得志。有他这样的经历,有诗记及花月亭,就很自然不过了,要知道,张子野倅秀州,也是不如意。子野的牢骚,后世的失意之徒,自会引起共鸣,发乎诗,再正常不过。不过,细味黄氏诗,他的羡慕子野的“四时游”,似乎很有点儿想当然。 花月亭也好,以及后来更名的来月亭也罢,今都无存。当代,也只在史念先生的《嘉兴市志》里,有这样的一笔: 宋代词人张先曾任秀州通判,抑郁不得志,在府中作《天仙子》词……后人取词中“云破月来花弄影”句意,筑花月亭,后改名“来月亭”,曾为子城中名迹。 按上面的说法,花月亭非子野自创,而是后人为了纪念他所建筑的。张子野倅秀州,迄今一千多年了,他这花月亭,自创或他筑,究竟谁知道呢?但花月亭的小,是可以知晓的,即使在史念先生的这一部《嘉兴市志》里,有关它的介绍,也只附录于“子城”一节之下——花月亭,一方名迹,千载之下,居然连单独成节的地位都没有给它呢。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