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建文帝隐匿史家村

2017-03-19 14:35 作者:欧福泰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清光绪年间赵惟嵛编修的《嘉兴县志》中,明确写出明代建文帝在翰林院编修史仲彬(王江泾史家村人)等大臣陪同下,两次躲到嘉兴思贤乡史家村(今属王江泾大坝村)史仲彬家,然后从该处辗转逃到云南:俱帝尝两至史家村,主仲彬家,转徙入滇。在清光绪王惟梅编

  清光绪年间赵惟嵛编修的《嘉兴县志》中,明确写出明代建文帝在翰林院编修史仲彬(王江泾史家村人)等大臣陪同下,两次躲到嘉兴思贤乡史家村(今属王江泾大坝村)史仲彬家,然后从该处辗转逃到云南:“俱帝尝两至史家村,主仲彬家,转徙入滇。”在清光绪王惟梅编著的《嘉府典故纂要》中,也写:“史家村在王江泾南,建文逊国翰林编修史仲彬迎之,逃匿于家。”明代史仲彬著的《致身录》、《从亡随笔》中,更是以作者亲历记的形式,写了建文帝出亡隐匿史家村的过程。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于建文元年(1399)五月即位。为打破藩王分封割据的格局,巩固皇帝的统治,他于当年八月开始削藩。先是废削了周王朱橚,第二年又一口气废削了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向自己的侄子建文帝发起了“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后来顺利登上帝位,即明成祖。

  史料记载,建文帝在出逃过程中,由于久居深宫,不惯走田间小道,再加心慌意乱,脚被扭伤。此时,随他逃亡的翰林院编修史仲彬建议,暂时就近到自己的家乡疗伤,待脚伤好后再行计议。建文帝采纳了建议,一行人遂来到史家村隐匿。史仲彬,字清远,先祖为五代十国后晋时期的江苏溧阳名门大族。后晋天福年间(936-947),史仲彬祖先迁居至嘉兴思贤乡,“族繁而贵,名其地为史家村。洪武中,仲彬以明经荐授翰林院编修。”(清光绪赵惟嵛《嘉兴县志》)《嘉府典故纂要》记载,当时因为朱棣寻找追杀建文帝的风声很紧,史仲彬唯恐事情泄漏,于是又将建文帝隐匿至史家村人烟稀少的观音阁,藏身养伤了十余天。以后又护送建文帝西逃云南。这件极为隐秘之事最终被仇人告发,史仲彬因此而下狱,最后死在监狱中。史仲彬生前著有《致身录》、《从亡随笔》、《含溪诗集》等书,后人为了纪念他舍命救君的壮举,曾有一诗云:“闻川曲曲史家村,鱼服真龙赖此存。一片丹心恋故主,千秋白骨报新恩。”

  为考证建文帝出逃时为何隐匿在史家村,我聊发“思古之幽情”,特意到王江泾大坝史家村走了一下,发现那里确实是个藏人的好地方。它的西南边是京杭大运河,村东为陆家荡,与江苏省黎里相邻,相传唐代著名文学家陆龟蒙隐居于此。史家村港东北入口陆家荡,西南接通大运河,史家村港的另一条支流小河七家扇港长约两千米。史家村地处水网,建文帝等人如遇有动静,即可上船驶向宽阔的陆家荡,官兵根本奈何不得。

  篡位后的明成祖朱棣宣告建文帝已被烧死,实则在数十年中拼命派人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文皇(明成祖)初,以逊国伏戎为虑,以故轺车四出,几于‘上穷碧落下黄泉’矣。”从永乐三年(1405)开始,郑和率领近三万人的庞大船队,前后七次下西洋,其中六次是受明成祖朱棣派遣到南洋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因此,建文帝逃逸隐匿至王江泾史家村,在历史上也成为一段茶余饭后的谈资。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