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祖父钱宝琮先生(1892~1974),字琢如,嘉兴人,为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史家。一九〇三年二月,祖父考入嘉兴府公立秀水县学堂,翌年夏天,张宗祥先生来秀水学堂任教。祖父成为其弟子,非常崇拜恩师,认为他中国旧学知识极丰富,故常去请教。祖父追忆秀水学
祖父钱宝琮先生(1892~1974),字琢如,嘉兴人,为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史家。一九〇三年二月,祖父考入嘉兴府公立秀水县学堂,翌年夏天,张宗祥先生来秀水学堂任教。祖父成为其弟子,非常崇拜恩师,认为他“中国旧学知识极丰富,故常去请教”。祖父追忆秀水学堂求学的情形时写道:“吾校多良教师,而先生年最少,学最博,奖掖后生亦最亲近。小扣大鸣,诲人忘倦,盖未有如先生者。每于晚膳后,约同学四五辈,趋先生所,问难解惑,以为乐事,获益较教室授课时为多也。先生之室才环堵耳。昼则燕处于是,夜则高卧于是。几案卧榻而外,书笥軿列,几无隙地,而先生坐拥百城,吟啸其间,怡如也。” 张宗祥先生(1882~1965),字阆声,晚号冷僧,嘉兴海宁人,为我国著名国学巨匠,桃李满天下,被人尊为“夫子”,其道德文章之高可知。他教过的学生,有陈布雷(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郑晓沧(曾任杭州大学校长)、金诵盘(曾任孙中山保健医生)、张行简(曾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还有当过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蒋梦麟,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曾任浙江教育厅督学),当过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蒋复璁,当过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祝文白等。学生唐世维回忆说:“他是海宁一位饱学多才的名士,诗词、古文、金石书画,没有一样不好。”学生朱宗良赞扬他与海宁同里蒋百里为:“文张武蒋,齐名当世。” 一九四一年,张老先生六十大寿,在内地的学生们曾拟为他设宴祝寿。但老师认为,时值抗战,不宜再事铺张,“各人为我写数行平日所见所行,名曰《张某百衲小传》,岂不甚佳?” 陈布雷、郑晓沧、钱宝琮、金诵盘、张行简等都撰写了祝寿诗文,出版了《祝张宗祥六十岁寿文》一册。祖父在其《回忆录》中描述了老师的抄书绝活: “书斋面湖,前有水阅突入湖中,山光水色争赴目前。槛外芙蕖,幽香时度,使人烦襟一洗,几忘其为盛夏也。斋内布置亦复闲雅,案头书数十卷,皆难得之本。先生据案坐,手抄秘籍,下笔滚滚,点画多姿。虽与客对坐,缮录不辍。” 一九五一年,祖父自编诗集——《骈枝集》完成后,立即将手抄本呈交恩师。六十九岁的张老欣然挥毫于诗集扉页,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惊武钱生至,《骈枝集》一编。 横空诗律苦,突阵短兵坚。 天历穷新义,冬官释旧诠。 还将馀墨渖,黔桂纪山川。 琢如老弟见示所著诗集,奉题一章。 青之胜蓝,古已云然,读者勿哂。 张老先生在其《八十书怀》中,用“雪抄露纂笑书呆”来形容自己抄校古籍之勤奋和艰辛。祖父也倾毕生之精力,考证、校点中国古算典籍,乐此不疲。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祖父是杭州文澜阁及恩师家的常客。在撰写《中国算学史》上卷珠算篇时,为了考证珠算之起源,祖父翻阅了老师家藏的元末贾亨《算法全能集》二卷蝴蝶装原刊本,得知贾亨“所辑算法二十术,俱有七言歌括冠首。采用九归口诀及撞归诀,与珠算归除口诀无异。然其开平方歌括……有上、下、旁边等语,显属筹算术也。” 张老先生对中医的研究极为独到,著有《本草简要方》、《医药浅说》和《本草经新疏》三书。一九五一年十二月,祖父在前往浙大上课的路上不慎跌跤,左腿严重跌伤,他便让弟子金福临请来老师,家中诊断。老师的药方极为有效,经过半年的卧床治疗,祖父基本痊愈,回到课堂。 师生两人酷爱昆曲。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日,祖父约请张老去剧场欣赏昆曲,意外碰见郑晓沧先生和马一浮先生。老师开玩笑地说:“我们今天不去做牛,却来做周郎。”祖父晚年曾与笔者讲述张老先生对挽救昆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十五贯》经老师的精心改编及浙江昆剧团(原叫“国风苏昆剧团”)的周传瑛、王传淞在北京广和戏院的成功演出,使昆曲这个古老剧种得以新生,赢得了周恩来总理的肯定。《十五贯》还拍成电影艺术片。一九五六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题为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老师功不可没啊!” ![]() 张宗祥先生题诗手迹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