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暂的黄金岁月 在清华园的两年,是这位常年生计窘迫的穷书生一生里难得的安舒时光,也是他个人学术成就的顶峰时期。 为了请到王国维,清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九二四年秋,清华决定从留美预科学校变更为大学,并
短暂的黄金岁月 在清华园的两年,是这位常年生计窘迫的穷书生一生里难得的安舒时光,也是他个人学术成就的顶峰时期。 为了请到王国维,清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九二四年秋,清华决定从留美预科学校变更为大学,并筹备国学研究中心。时任校长曹云祥特意向胡适咨询意见,胡适表示:“非第一等学者,不配做研究院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去请梁任公、王静安、章太炎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 胡适与王国维有过多次书信往来,曾向王国维请教词史、戏剧史方面的问题。十二月八日,在胡适陪同下,曹云祥去拜访了王国维在北京地安门内的寓所。 一九二五年一月中旬,胡适写信给王国维,附上了一纸清华研究院的聘约。王国维这次并未回绝,只说需“一周考虑”。这让胡适有了为清华继续游说的希望,他又写信说:曹君许诺“先生到校后,一切行动均极自由”“鄙意亦以为先生宜为学术计,不宜拘泥小节。” 这番话,顾虑的是王国维与逊清皇室的关系。 二月中旬,吴宓去王国维家中送清华聘书。一进厅堂,他先恭恭敬敬行三鞠躬。王国维到职后,对吴宓说:“我本不愿意到清华任教,但见你执礼甚恭,大受感动,所以才受聘。” 清华本想请王国维出任院长之职,因王国维坚辞不就,后改聘吴宓主持研究院院务工作。 最终,清华国学院聘得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为教授,李济为讲师。为表示他们的身份高于一般教授,并称为“四大导师”,极一时之选,堪称中国学术史上再难复制的“神话”。 在学生们的追忆中,梁启超是四大导师中最活跃、最喜欢向学生发表意见的一位。但他有事都会和王国维商量。碰到学生来请教问题,他有不了解的,就说“去问王先生”。 对学问广博精深的王国维,国学院同仁和学生们都报以十分的尊敬。 国学院研究院创办之际,吴宓咨询王国维的意见,王国维认为买书十分重要。此后,吴宓常常邀请王国维和他一起去琉璃厂搜寻中国古籍。一九二六年六月二日,国学院通过研究院购买图书程序,其中规定:书局送来书单后,必先“专请王静安先生审查决定购买及批价审定”,历史古物陈列室所需拓本的审查取舍,“请王静安先生主持”。 ![]() 海宁王国维旧居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