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宁王国维旧居书桌 在清华,王国维担任经学小学导师,主讲《古史新证》《尚书》和《说文》。据学生回忆,上《尚书》课时,王国维向学生郑重宣布的第一句话是:诸位,我对《尚书》只懂了一半。这番开场白,让清华学
![]() 海宁王国维旧居书桌 在清华,王国维担任经学小学导师,主讲《古史新证》《尚书》和《说文》。据学生回忆,上《尚书》课时,王国维向学生郑重宣布的第一句话是:“诸位,我对《尚书》只懂了一半。”这番开场白,让清华学生们感受到这位首席导师的老实,也领教到这背后的自信。 无论给学生上课还是答疑,遇到回答没有把握时,王国维会明确地说“不甚清楚”。有时,他会点起一支烟,显然在思考。仍然想不起来,他再告以“不甚清楚”。 历史学者徐中舒因为研究考古学,是当年国学院中向王国维请教最多的学生。他回忆起与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然而“除与学术有关者,可记者绝少”。 王国维长女王东明晚年在台湾完成的《王国维家事》,揭开了王国维在学术之外的寻常生活。 王家租住了位于清华西院的十六号和十八号房。十六号是王国维研究写作的所在。正中一间房为客厅,西边就是他的书房。书房前面临窗,其余三面墙被高至墙顶的书架所覆,临窗处设有书桌一张,两旁各有木椅一把,主要备学生来请教答疑时用。书房正中间是一张藤椅,供他休息、思考时用。 每次王国维写起文章来,桌上、椅上、茶几上,甚至地上,都摊着翻开的书。每次,他都是写完文章才会整理。等到第二篇著作将要动笔之前,书又随处摊满了。这地方,他从不让人整理。 中午,他穿过后门回十八号午饭,稍事休息,抽支烟、喝杯茶,与家人闲聊数句,一点多钟又回书房工作了。下午两点钟,十八号东间房传来王家孩子的读书声。 在清华园里,王国维和赵元任、陈寅恪、朱自清来往最多。 王国维没有娱乐消遣,唯一的爱好就是买书。在北京城,他最常去的地方是琉璃厂,在那里可以消磨上大半天。迁居清华以后,他去的次数少了。一次,他从城里回来,脸上满是笑容,到了房间把随身的包裹打开,里头是一本书。他告诉太太:他要的不是这本书,而是夹在里头的一页旧书。“我看到的不过是一张发黄的书页。”王东明说。 沉静内敛的王国维很少流露情感,但他很爱孩子们,一有空闲就把他们抱在怀里。 在清华时,最小的孩子已经六岁。家里养了一只波斯猫。王国维有空坐下来,呼一声猫咪,它就跳到他膝盖上。他用手抚摸着猫的长毛,猫就在他的膝盖上打起呼噜来。后来,这只猫不见了,潘夫人找遍了园里的各个角落,都不见踪影。 孩子们在家,总爱跑到父亲工作的十六号院去玩耍。潘夫人担心他们吵扰丈夫,时常拿着一把尺子装模作样要把他们赶到后院。于是,孩子们躲到王国维的身后。王国维一边拿书继续读着,一边母鸡护小鸡似的挡在太太面前,满屋子转。这番景象常常引得潘夫人啼笑皆非。 在安静清雅的清华园里,王国维把离世前的最后两年倾注在蒙古史、元史的研究和撰写上,完成著述如下: 一九二五年作《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蒙文元朝秘史跋》《蒙鞑备录跋》《魏石经考自序》《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耶律文正公年谱》《古行记四种校录》《月氏未西徙大夏时故地考》《重刻施国祁元遗山诗笺注序》《鞑靼考附年表》《辽金时蒙古考》《鞑靼考》《长春真人西游记注》《元朝秘史地名索引》等。 一九二六年作《记现存历代尺度》《克鼎铭考释》《乐庵居士五十寿序》《宋代之金石学》《耶律文正年谱余记》《古史新证》等。出版《蒙古史料校注四种》。 一九二七年作《黑车子室韦考》《萌古考》《金界壕考》《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水经注笺跋》《中国历代尺度》《莽量考》等。 一如好友蒋汝藻两年前力劝他切断和溥仪小朝廷的藤葛,接受清华聘任时所说的那样——“为天地间多留数篇有用文字,即为吾人应尽义务。”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