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种田人唱种田歌

2017-08-07 13:14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新丰农民把插秧叫种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看父亲种的是四棵头,两脚之间两棵,两侧各一棵。那时妇女负责拔秧,种田全是男的,陋俗以为女子种田不发。农业合作化以后,种田任务基本落到妇女身上,且全都改为六棵头。放学回家,我帮母亲接一段,学的也是六

  新丰农民把插秧叫种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看父亲种的是“四棵头”,两脚之间两棵,两侧各一棵。那时妇女负责拔秧,种田全是男的,陋俗以为女子种田不发。农业合作化以后,种田任务基本落到妇女身上,且全都改为“六棵头”。放学回家,我帮母亲接一段,学的也是六棵头,将左侧两棵、中间两棵、右侧两棵排得整整齐齐,受到婆婆、婶婶的称赞:“读书官官也种来介好!”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1962年“双抢”时,我已辍学回家,跟着女社员一起种田,速度显慢。父亲告诉我:“种田先要学快,后再求好。”只有速度快了,质量才会更好。且说种田切忌“烟管棵”,插下去苗折弯,根朝上,像烟管;也不能“洗帚棵”,插下去苗发散,像洗帚,容易造成氽棵;应该种成“笔管棵”,秧苗插得直,每丛捏得紧,像株水(毛)笔,而且株距间要横通竖挺。我边插边练,逐渐掌握了这些要领。

  1963年的“双抢”,我们生产队种田组成了三个班,我编在最快的班,共五人,除我外都是女的。我们一面为了赶季节,一面也为了多得工分,每天起早落夜,中饭带到田头(是冷饭),中间不休息,连调换经田绳也都是在田岸上跑的,连续奋战了七天。开头三天,我和大家一样,你追我赶,高兴时还唱着田歌:“种田人唱种田歌,双手弯弯种六棵。种得青苗头浪吐珍珠,爿爿田里要收八石八斗再加两淘箩。”到了第四天,我开始撑不住了,出工时双手托着腰部,一下田不到半个小时,腰就痛得很,每种三只秧,就想立一立身,直一直腰,速度也被拉了下来,有点眼冒金星。看她们四个妇女,虽然有的也在喊腰痛,然而那右手仍像鸡啄米,“卜冬,卜冬”地种得飞快。这样一来,调绳的任务就轮不到我了,遇到另换田畈,插得最快的阿宝姐姐还常帮我接一段,让我追赶上。第六天的下午,老天下了几次阵雨,我身上的破布衫,雨水、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撑着雨伞拔秧的申宝婶婶对我们喊道:“快避避雨呀,湿衣裳搭在身上会得病的。”我们这班谁也没上岸,个个坚持到天黑。那天晚上,我感触太深,在灯下写下了《种田》诗一首:“百亩青苗有几丛?一棵一鞠躬!此耕此种有几代?代代学祖宗!难道儿孙仍似我?永做老愚公!”在极度的艰辛中发出了拷问。

  时至今日,我们嘉禾一带原始的手工插秧已成了历史,我又突发奇想,“种田人唱种田歌,双手弯弯种六棵”这首歌和这项农艺也可算作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