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少年村里的诊所

2017-10-18 08:13 作者:徐元观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早前,张家弄(今勤俭路中段)有两家诊所,弄西端有邵传统医师的禾光眼科诊所,张家弄42号是施鹤年医师的施鹤年医室,后来施延庆医师将它改名为施氏针灸医室。邵传统、施鹤年、施延庆都是当年嘉兴知名的医生,他们的诊所里经常坐着不少候诊的病人,不管病人

  早前,张家弄(今勤俭路中段)有两家诊所,弄西端有邵传统医师的禾光眼科诊所,张家弄42号是施鹤年医师的施鹤年医室,后来施延庆医师将它改名为施氏针灸医室。邵传统、施鹤年、施延庆都是当年嘉兴知名的医生,他们的诊所里经常坐着不少候诊的病人,不管病人再多,他们都十分耐心、认真,态度和蔼。1955年冬,这两家诊所和附近几家私人开设的诊所联合发展,成立了“少年路西医联合诊所”。1956年芝桥街、张家弄等拓宽修筑勤俭路时,在精严寺东侧藏经阁南,新建拆迁安置小区,命名为少年村(原址即今秀城公寓一带)。还同步建造了联合诊所的诊室。所以少年村里除拆迁户外,唯一的单位是联合诊所,诊所门前还有各式摊点,是少年村最热闹的地方。

  联合诊所设在少年村中部偏北,是一座面积不大的礼堂形式的建筑,大门朝东,大门内东西方向的中间有一条通道,将整个诊所分为南北两部分。大门内南侧第一间是挂号处,北侧第一间是药房,其他是注射室和各科诊疗室。中间通道两边放置着长木椅,病人就在此处休息、候诊。大门前有一条约二十米长的道路和少年路相接,诊所南、北面和民居为邻。当时诊所内除设西医内、外科外,还有眼科、针灸科、儿科、中医内科等特色门诊。眼科有邵传统医师,针灸科里有施鹤年、施延庆和鲍医师等,儿科有张月明和张月华两位医师、中医内科有李树滋医师等,这些医生在当时都有知名度。他们不但精于医术,而且对病人及家属亲切如同家人,还乐于帮助解决困难,许多病人都说:“医生服务态度这么好,病也好了一半!”儿科的两位张医师是姐妹,人称姐为大张医师,妹为小张医师。儿科就诊的孩子往往不能配合医师,有时还要哭闹,她俩特别耐心也特别会哄孩子顺从接受诊治。因为诊所有特色,医护人员耐心亲切,诊所门庭若市,求诊者除本市居民外,还有远道从乡间及外省各县市慕名赶来的求医者。

  远道而来就医的病人因起早赶路、旅途劳顿需要休息,当时诊所地方较小,陪护家属往往就在诊所周边居民家中要求让病人休息一会儿。少年村里的居民都很理解和同情病家,一般都把家中藤榻、竹榻让给病人休息。炎夏还会将藤榻或躺椅搬到阴凉处,还端上茶水。病人家属十分感激,就此交了朋友或认了过房亲。曾听说过一件事,一天下午,一位远方由丈夫陪护来治病的年轻农妇诊治后,丈夫在外面中药铺配中药。因钱不够,和妻子商量办法。那时车船班次少,误点的话,要在嘉兴开旅馆宿夜,配药的钱也不够,哪有宿夜的钱?真急死人。他俩焦急万分,正巧被住在诊所边的一位师母看到了,当即上前问清情况和所缺钱款的数目,就拿出钱借给他们去配药,并借给他们足够的路费让他们顺利回家。过了数日,这对夫妻前来复诊时,带来了礼品,不但把钱还了,还一定要认那位师母为寄妈(干娘),攀上了过房亲。

  1959年,各联合诊所成立了嘉兴中医院后,这里仍设中医院建设门诊部(后又设在建国路),直到1964年,中医院大楼在勤俭路建成,少年村里的门诊部才迁入新址。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