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杏花春雨江南,书中数载乡愁。在游子金庸的心中,家乡的烟雨楼台早已深入骨髓,魂牵梦萦,常伴左右。 如果你到过江南,会想到那些燕子,那些杨柳与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50年前,金庸曾经在散文中怀念着家乡的草木风物。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在外边
杏花春雨江南,书中数载乡愁。在游子金庸的心中,家乡的烟雨楼台早已深入骨髓,魂牵梦萦,常伴左右。
“如果你到过江南,会想到那些燕子,那些杨柳与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50年前,金庸曾经在散文中怀念着家乡的草木风物。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有时回忆小时候在这里的生活,有一些是很美丽的。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这是几年前,金庸接受媒体采访时抒发对故乡的深情。多年来,他想之念之的还是故乡。 刚过中秋节,十五的月亮圆了还未缺,金庸先生回来了,阔别5年之后,再次回归故里,参加海宁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他自1992年以来,第五次归故里。 2008年9月16日到9月19日,先生的身影出现在故乡的角角落落,先生的目光关注着家乡的方方面面:经济发展、文化建设、老街旧貌新颜…… ![]() 脚一沾上故乡的土地,85岁的金庸乐得像个孩子。 笑归记 9月16日15时05分,金庸归来。
海宁市海洲大酒店。
车门一拉开,穿着米白色西装的金庸就独自下车,面对献花的故乡稚子,金庸笑了,他接过了花,捧着走上了红地毯。85岁的大侠虽然步履有些蹒跚,徐徐而行,但神采奕奕,笑意盈盈,和陪同左右的当地官员交流,轻声细语,有着他惯常的气定神闲。 这将是他离乡后回到故里停留时间最久的一次。 16时30分,研讨会开幕,金庸致辞。 甫一落座,先生就注意到老友严家炎教授在座,点头示意。他不断和在座的学者、专家、朋友打招呼,并询问对方情况。有趣的是,他只要听到海宁方言,便以纯正的海宁话交谈,自然、顺畅,毫不费力,仿佛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从来没有停止过使用这种语言。 致辞中他多次提到各位老友,一再感谢对方,请大家多多指教,态度谦逊得像个学生: “说研讨会不敢当,我来参加,是来做学生的。我的小说做了3次修改,很多缺点,请大家指教。请大家多指出缺点、不成熟的地方,我都会记下来。在座很多老朋友,也是老师,我很受领,私下提意见都毫不客气,公开场合倒不响了。各位的及时指教,我感激不尽。向今天来参加这个研讨会的各位领导、老朋友,向大家郑重道谢,很感谢各位……” 海宁金庸学术研讨会已经是第六届,本届是历年来规模最大和参加学者规格最高的一次。1996年,首届海宁金庸学术研讨会召开,金庸回海宁盐官观潮,他设宴招待了参加研讨会的十多位专家、学者。而今年,金庸专程为了研讨会而来,为了听取第三次修改的意见而来。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