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清以来,江南古食谱中,《食宪鸿秘》乃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它之后的江南古食谱,对其都唯马首是瞻。 如《调鼎集》这本淮扬菜集大成者,就收录有《食宪鸿秘》的内容;之后,《食宪鸿秘》部分条目又被袁枚的《随园食单》等饮食烹饪专著所引用;而顾仲的《养小
自清以来,江南古食谱中,《食宪鸿秘》乃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它之后的江南古食谱,对其都“唯马首是瞻”。 如《调鼎集》这本淮扬菜集大成者,就收录有《食宪鸿秘》的内容;之后,《食宪鸿秘》部分条目又被袁枚的《随园食单》等饮食烹饪专著所引用;而顾仲的《养小录》,更是直接将《食宪鸿秘》的分类目录照搬了过去。 所以说,《食宪鸿秘》是江南古食谱的翘楚,引领江南饮食文化,并不为过。 这本清代所作的食谱作者是谁?多数人都认为乃嘉兴历史文化名人朱彝尊。不过,朱彝尊生前著述中,皆未提及此书。也许正因如此,一些人认为它并不是出自朱彝尊之手。 有人认为,《食宪鸿秘》的作者是清代的王士祯。这是日本现代学者莜田统、田中静一在《中国食经丛书》中所持的观点,后来有部分学者也认同这一看法。 另有乾隆时期伪作说。清代学者李文田就持此说法,他认为,其为乾隆中叶所作,托名朱彝尊。但此说法并未被学者们所接受。 不过,主流观点,还是认为《食宪鸿秘》是朱彝尊的著述。因此,清道光年间,邵懿辰在其所编纂的《增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把《食宪鸿秘》的作者记为朱彝尊。后世的《贩书偶记》《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等正统的目录书,都把其归为朱彝尊所著。 既然有争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值得进一步考证。 笔者是认同此书为朱彝尊所作的。因为通过现存文献及朱彝尊的文稿比较,还是能找到一些揭示谜团的证据。 ![]() 当代出版的《食宪鸿秘》 清代科学家有《序》为证 现存《食宪鸿秘》最早版本是雍正版。这个版本,有年希尧作的序文。在序文中年希尧道:“盖大德者小物必勤,抑养和者摄生必谨,此竹坨朱先生《食宪谱》之所作为也。”年希尧言之凿凿:《食宪鸿秘》是朱彝尊所作。年希尧序文的最后有“雍正辛亥仲冬长至后五日广宁年希尧书”一句。雍正辛亥即雍正九年(1728),此时距朱彝尊去世只有19年,也就是说,短短的19年,许多事情应该还记忆犹新,有据可查,该不会弄错。 朱彝尊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卒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希尧生于康熙十年(1671),卒于乾隆五十八年(1739)。也就是说,朱彝尊过世时,年希尧刚好38岁,年希尧虽晚朱彝尊一辈,但在时间上有交集、官场上有交往。因此年希尧对朱彝尊应该是知晓和了解的。这就是年希尧为《食宪鸿秘》作的“序文”,所言可信度应该很高。 年希尧为年羹尧之兄,官至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雍正四年(1726)授内务府总管,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他通音韵,工绘画,尤精数学,是清代著名科学家。 一个注重实际科学的人,为一本记录食谱的著作写序文,应是顺理成章的。在序文中,年希尧还崇敬地评论道:“奇思巧制,实居金陵七妙之先,取多用宏,疑在《內则》‘八珍’之上,《馔经》《食品》,逊此宏通,《尔雅》《说文》,方兹考据。” 这样一个严谨的科学家。是不会对一本伪作大开敬言的,更不会张冠李戴,将一本不属于朱彝尊的著作强加给他。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