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彝尊其他著作可为佐证 在《食宪鸿秘》禽之属中,有制黄雀法 肥黄雀,去毛、眼净。令十许岁童婢以小指从尻挖雀腹中物尽(雀肺若聚得碗许,用酒漂净,配笋芽、嫩姜、美料、酒、酱烹之,真佳味也。入豆豉亦妙)。用
朱彝尊其他著作可为佐证 在《食宪鸿秘》“禽之属”中,有“制黄雀法”—— 肥黄雀,去毛、眼净。令十许岁童婢以小指从尻挖雀腹中物尽(雀肺若聚得碗许,用酒漂净,配笋芽、嫩姜、美料、酒、酱烹之,真佳味也。入豆豉亦妙)。用淡盐酒灌入雀腹,洗过,沥净。一面取猪板油,剥去筋膜,搥极烂,入白糖、花椒、砂仁细末、飞盐少许,斟酌调和。每雀腹中装入一二匙,将雀入磁钵,以尻向上,密比藏好;一面备腊酒酿、甜酱、油、葱、椒、砂仁、茴香各粗末,调和成味。先将好菜油热锅熬沸,次入诸味煎滚,舀起,泼入钵,急以瓷盆覆之。候冷,另用一钵,将雀搬入,上层在下,下层在上,仍前装好。取原汁入锅,再煎滚,舀起,泼入,盖好。候冷,再如前法泼一遍,则雀不走油而味透。将雀装入小坛,仍以原汁灌入,包好。若即欲供食,取一小瓶,重汤煮一顷,可食。如欲久留,则先时止须泼两次。临时用重汤煮数刻更好。雀卤留顿蛋或炒鸡脯,用少许,妙绝。 《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三《物产》有载:“黄雀,海边小鱼所化(吴地记)。雅山之北有紫荡,皆黄茅,秋间黄雀不知其何来,飞集其间。至夜深土人以网张四围,逐得之。有二种:一名芦雀,味少劣(乍浦九山补志);吾乡稻熟时张罗以甫黄雀,北则陶庄、南则马疃所产独肥。喻物者比之披绵,朵颐者侈为珍馔(小丹邱容谈)。”这是告诉我们:黄雀是嘉兴的特产,视为珍馔。 而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第九十首:“秋水寻常没钓矶,秋林随意敞柴扉。八月田中黄雀啄,九月盘中黄雀肥。”吟唱的是自己怀念在家乡品尝黄雀的情景,并评论道:“黄雀味甚腴,产陶庄、马疃。”这与《光绪嘉兴府志》的记述无二。 这也说明朱彝尊尽管长年在外做事,但对家乡的特有珍馔“黄雀”念念不忘,情有独钟。 《食宪鸿秘》中,大部分菜肴的记述都是惜墨如金,甚是简洁,唯独对“黄雀”的烧制方法“不厌其繁”,大施笔墨。这与朱彝尊喜食家乡的“黄雀”相吻合,也正好印证了朱彝尊与《食宪鸿秘》的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从《食宪鸿秘》的最早版本、内容,还是历史记述等方面,都可证实《食宪鸿秘》为朱彝尊所著。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