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在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后,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西迁精神是指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
今年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在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后,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西迁精神”是指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会将“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1955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交大西迁是国家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举措,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对于交大师生来说,从黄浦江畔到渭水河边则意味着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在艰苦的环境中白手起家。经过充分的酝酿、动员、准备,至1958年,交通大学部分院系师生迁到西安,部分留在上海。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在交大西迁人流中,有三位嘉兴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西迁精神”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他们是时任交通大学教务长、中国热力工程教育的开拓者陈大燮,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自动控制与电子工程教育的奠基者沈尚贤和他的胞妹、交通大学讲师沈德贤。 陈大燮(1903—1978)是海盐武原人。早年就读于交通大学,后去美国普渡大学攻读机械工程,获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教授。解放后任交通大学教务长。1955年5月26日,交大校长彭康向师生们公布了西迁的决定。陈大燮第一个在校刊发表文章说:“迁校西安是政府的决定、祖国的号召,对国家工业建设意义重大,我们要坚决响应号召。当然,迁校西安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他出任迁校委员会副主任,协助彭康校长全面推进迁校各项准备工作。1957年,迁校问题出现争议,反对西迁的意见占了上风。当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抽出三天时间与交大领导和教工代表谈话。5月28日,又在中南海与彭康校长和陈大燮、程孝刚座谈,从晚上7点谈到次日凌晨2点。周总理最后说:交大的一举一动,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交大同仁一言一行必须照顾大局,总的原则是求得合理安排,支援西北方针不能变。交大自己讨论,决定后再上报高等教育部批准。回校后,陈大燮积极协助校党委和彭康校长做思想工作,集思广益,制订出“一校两地,相互支援”的方略,成功解决了迁校问题。陈大燮也是迁校带头人之一,他卖掉了在上海的房产,偕夫人义无反顾作为首批人员赴西安参加建校工作。作为热工学带头人,他还动员同事一起将热工教研室完整搬到了西安,为学校热工学科的良好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迁校之际交大招生规模扩大,基础课教师紧缺,为保障教学质量,他严格把关考选环节,亲自下教研室听年轻助教试讲,并作认真点评。在交大西安部分新生入学典礼上,陈大燮的发言令许多师生激动不已:“我是交通大学包括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的教务长,但我首先要为西安部分的学生上好课。”一席话,坚定了大家献身大西北的决心。 沈尚贤(1909—1993)是嘉兴嘉北人。193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同年留学德国,在柏林高等工业学校进修。在留学德国期间,他渴望振兴中华,发展民族工业,提出“德国有西门子,我们要办中国的东门子”的宏伟设想。1934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浙江大学任教,年仅30岁就担任教授,是我国抗战内迁时期的知名教授。1946年起任交通大学教授。1952年他主持筹办“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任教研室主任,并与苏联专家组织培养研究生,迈出了解放后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沈尚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在师生中也极有威望。交大迁校,他旗帜鲜明,坚决拥护。1957年交大就西迁展开辩论,当时交大有数名教师在北京参加各类新专业的培训,校方要求沈尚贤在京组织这些教师展开讨论。沈尚贤力陈迁校的意义和得失,最后形成一致赞成迁校的决议,对迁校的最后顺利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沈尚贤的胞妹沈德贤时任交大基础理论力学讲师,妹夫陈国光早年毕业于浙大电机系,后留美学习航空无线电设计,回国后在上海一家工厂担任重要工作,夫妻二人工资待遇优厚,生活美满悠闲。沈尚贤与妹妹和妹夫推心置腹地交谈,动员他们放弃上海优越生活条件,到西安任教,支援大西北建设。1958年,沈尚贤举家随校西迁,任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教授。沈德贤夫妇将上海住房捐献给政府,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来到西安,住房缩小了,福利待遇降低了,全家人却无怨无悔。沈尚贤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处处为表率,对电力系和其他系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顺利迁到西安起到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沈氏兄妹携手西迁,也在交大历史上传为美谈。2009年,在纪念沈尚贤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他当年的学生江泽民专门为恩师题词“举家西迁高风尚,电子领域乃前贤”。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