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池(上) 蒲作英出生那年,府城的城垣城楼,相距嘉庆十三年(1808)那一次维修,过去了二十四年,不免已有些旧敝,特别是城西一带的城墙脚跟儿受的水大,有松裂,但仍保持着雍正五年(1727)戮力大事重建、修葺后那种巍峨壮丽的气象。①城垣周长九里十三步
城池(上) 蒲作英出生那年,府城的城垣城楼,相距嘉庆十三年(1808)那一次维修,过去了二十四年,不免已有些旧敝,特别是城西一带的城墙脚跟儿受的水大,有松裂,但仍保持着雍正五年(1727)戮力大事重建、修葺后那种巍峨壮丽的气象。①城垣周长九里十三步(旧制五营造尺为一步,合一米六十公分),高一丈七尺,阔一丈,城上可以走马。附城炮台三十三处,雉堞(垛口)三千四百十五个,敌楼二十五座。东南西北四城门,依次为春波、澄海、通越、望吴。城门上筑楼,据雍正五年嘉兴知府阎尧熙说“每座增加一层”,那么推想是楼高三层,雕梁画栋,飞甍跃瓴,瓦是青碧的。楼正中悬巨匾,如城门依次东曰“楼观沧海”,南曰“澄海凝秀”,西曰“浙西锁钥”,北曰“咫尺云天”,黑泥金榜书,字有一个小孩高。进城的人,假如走望吴门,坐船,船刚过落帆亭,这人负手立船头上,就已经遥遥望见城楼上“咫尺云天”那四个大字了。 蒲作英四岁时由外祖磐石公教认字,他认的第一个字便是望吴门城楼上的“咫”,六岁学做对子,最早也是从这上头来,使外祖父大为惊讶,捋着白胡须自叹弗如。此是后话,容我在《鸳水联吟》一章中细述。 且说城楼上的匾都是柏木的,独面,寻丈长,四尺阔,厚厚的,每隔两三年,守城的兵勇搭梯子爬上去抹一遍桐油,那柏木的肌纹往里头渗出赭色来,像古铜。字则馆阁体,黑沉沉,苍苍堂堂。 城门旁设水关,加上小西门一座,共五座。城门外筑月城,临水(月河之名由此来),置吊桥,吊桥跨池以通往来。跨池的“池”,环城又名濠河。嘉兴府城濠河,通越门至望吴门为运河,运河从水天庵分流,往东去至秀城桥一段,便是鼎鼎大名的秀水,“世传间岁天和景明,则水漾五色,士子见多擢第,仕者美迁,常人亦获庆也”。秀水县的县名,本以此。秀水出秀城桥逶逶迤迤往东折向南,西抵澄海门,称濠河;澄海门至通越门,城垣外梅湾,城垣内侧为范蠡湖。那时的嘉兴文人,春天去游范蠡湖,迈步上城墙,口吟“落花三月葬西施”的诗句,趴在垛口探身可以去折湖畔的柳条,拗几枝粉红的野桃花。 澄海门襟对鸳鸯湖,那是城郭外最大的湖泊,“百有二十顷”,湖烟波浩渺,中隔长堤(南北向),堤上五龙桥、潦波桥、跨塘桥,石拱耸峙,碧水轻拍。堤上栽垂柳,柳丝飘拂,翠色烟笼十里。鸳鸯湖上,洲渚、蟹舍、渔村,居人捕鱼捉虾,产菱芡,亦植桑养蚕。蒲作英年少时,真如古刹、真如塔、放鹤洲、珠庵台桂、闲敞轩、桃花庙等名胜,大多未曾废圮。此是城西南一方胜景。城东南,有浸名滮湖,亦称马场湖、南湖。滮湖与鸳鸯湖相通,水域颇难界别,近世以来混为一谈。滮湖倚水千家,背城百雉,蒹葭杨柳,菱叶荷花,绿漫波光。历代达官巨贾的园宅,多筑于此。湖中烟雨楼,名最著。“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张宗子写烟雨楼、滮湖,胜外多多。我这里暂且省下点笔墨,交代府城西北隅还有一处胜迹:穆湖,亦称穆溪、穆和溪。“南湖菱胜北湖偏”。②穆湖因之又名北湖。在道光、咸丰年间,居于城北的诗人墨客,游赏多去穆湖。譬如蒲作英的知交,比他年长八岁的陈曼寿,居北丽坊葆泽堂,筑室味梅花馆,时称月河才俊。曼寿每于荷塘水嫩之时,邀约三五诗侣,载酒荡舟穆溪,卧柳拂面,鱼戏莲叶,莲叶初出水,小如钱;舟中听广仁寺钟声,送春渐远;去古莲庵试茶,庵中古井水清洌,坐云榻上,品茶吃枣泥糕,和小尼姑说说话,捏手,逗留小半日。待夕阳西下,舟返杉青闸,携舟中剩酒,登落帆亭,再挥杯以尽余兴。 ![]() 范蠡湖 ![]() 鸳鸯湖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