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曼寿 陈曼寿《味梅花馆诗初集》 我据常情推理,蒲作英和陈曼寿订交,似在曼寿《味梅花馆诗初集》刻印时的道光三十年庚戌,曼寿二十七岁,作英十九岁,正甫登文场矣。 鸳鸯湖、滮湖、穆湖,都在府城外,既为游览之
![]() 陈曼寿 ![]() 陈曼寿《味梅花馆诗初集》 我据常情推理,蒲作英和陈曼寿订交,似在曼寿《味梅花馆诗初集》刻印时的道光三十年庚戌,曼寿二十七岁,作英十九岁,正甫登文场矣。 鸳鸯湖、滮湖、穆湖,都在府城外,既为游览之名湖,又以渟滀长水塘、运河南塘、海盐塘、双溪、新城塘、运河北塘诸水及护城之运河、秀水、濠河等,居调节汇流之功。府城外周遭水气盈沛,波光摇漾,终年滋养着城池。 城池里头也多水。城池以城垣计,面积二点五六平方公里。水自澄海门、通越门引流入城,逶迤曲折,至望吴门、春波门流出。城内的水,或随通衢缓缓流淌,或随曲巷蜿蜒转折。城里的水,清澈,水藻、游鱼,历历可见。风静,水恬恬;风起,水微澜。城里的水,多嘉名:倾脂河、凤凰河、韭溪、烈女河、兴圣河、荐桥河、天星湖、宝带河、锦带河、洲东湾、莲花浜、杨柳湾、范蠡湖,各有名迹和传奇。我举一例:兴圣河,从前读书人坐船过兴圣河,河南岸上嘉兴县学宫内有座流虹亭,这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始建的城中名胜,读书人在舟中倚窗遥望流虹亭,一定会使他想起读过的一部宋人笔记,记南宋的孝宗皇帝赵昚诞于此。孝宗出生那天夜晚,杉青闸官虞候张浩,从西县桥家中出来,忽然在桥头望见县衙丞厅上空赤光似火焰照天,惊疑是丞厅失火。张浩急奔过去探询,厅上却一片喜气洋洋,府前坊做稳婆的某媪笑容可掬,正在一个铜盆里洗手,她刚接完生。原来,今晚是张浩的上官赵县丞夫人“适免身得雄,是诞育孝宗也”。③ 这是宋建炎丁未十月二十二日之事。所谓“赤光照天”、“华渚流虹”云云,我不知道是不是文人的狡狯之笔?但这座城池,因为孝宗皇帝的缘故,从此被称作“龙兴之地”。 城中水道合三十余之众,家家推窗见水,出门上桥;浣洗、汲水、舟行,或在门前,或在后河。 每年五月,黄梅水发,满城水势似箭,渹渹,水的喧哗声昼夜不绝。整座城池就像是浮漾在水上。但,大水不久退去,水仍复安静、柔软,软软的水滋养着城池、街市、学宫、寺庙道观和人的品性,尤其是大多数文人的品性。 注: ①光绪《嘉兴府志》卷四“城池”:“雍正五年,巡抚李卫檄委衢州知府靳树德协同嘉兴知府阎尧熙并力修葺重建门楼四座,每座增加一层。各题其额,东曰楼观沧海……” ②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第九十一首:“江市鱼同海市鱼,南湖菱胜北湖偏。四更枕上歌声起,泊遍冬瓜堰外船。”史念注:“北湖即穆湖,因在城北故曰北湖,也产菱,数量比南湖大。偏:好。和‘鲜’互文。” ③〔宋〕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卷之一”第361则:“秀州外医张浩自云:‘少隶军籍,尝为杉青官虞候。一日晚出,郊过嘉兴县,忽见丞厅赤光照天,疑为回禄,亟入视之,云赵县丞之室适免身得雄。是诞育孝宗也。’浩之子朴,今为医官,家于县桥之西,可质焉。张浩自云。”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