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50年的黑土地情愫

2020-11-02 14:19 作者:俞建平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今年,是嘉兴人许晓村去黑龙江大兴安岭支边整整50周年。


1971年夏,摄于黑龙江林场
 

嘉兴知青到达东北后全新的身份证件

  今年,是嘉兴人许晓村去黑龙江大兴安岭支边整整50周年。

  1970年11月6日,年仅15岁的他,坚定而又激动地登上支边的绿皮火车。这天,嘉兴火车站的站台上,锣鼓声一片,哭喊声一片。他和一千多个陌生的男孩女孩一起,告别嘉兴,告别父母,告别兄弟姐妹,奔向距离遥远得难以想象的祖国边疆。

  车站离别时,他们那群人当中,有满怀激情,兴奋得无以言表的;有心情低落却硬是装作若无其事安慰呜咽的父母的;也有哭得像个泪人不愿放开家人双手的。不管怎样,当火车的汽笛响起,车辆渐渐启动,他们都不得不第一次远离家乡,开始一番残酷的成长。那时,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或许并没有想到,这次远行,将彻底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而有些孩子,则会永远留在那里,把生命定格在十五六岁。

  从那时起,不少嘉兴人的口边便时常挂有佳木斯、齐齐哈尔、阿木尔、图强、大兴安岭、大庆油田等地名。因为很多家庭都有儿女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些嘉兴孩子,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之后又被塞进卡车,颠簸了一天,再用拖拉机拉进深山。最后,他们到达了传说中“战天斗地”的地方。抵达后,他们才知道,那里什么也没有,甚至连房子也得第二天亲自动手搭建。

  傻眼也没有用,理想是崇高的,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残酷。后来,有部电视剧《北风那个吹》,说的就是这样一段历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个月以后,一封封家书陆续从几千公里外辗转寄到家中。江南的嘉兴,焦虑中的亲人方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经历怎样的艰辛考验。

  现在的小青年,18岁上个大学,当父母的还忧心忡忡,如果不是能够和父母视频聊天,有些人怕是活不下去的。而这些知青的父母,当年又是怎样一种忧伤的牵挂?

  一年以后,这群孩子中的一部分人,才有机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费尽全力挤到火车边,通过窗户爬进车厢,艰难踏上回家过年的路。那一年的春节,听说街道知青办主任家的玻璃和房顶上的瓦片,经常被石块击碎。主任心里清楚,是回城的知青扔的,但也不敢吱声,因为他知道,当初是他上门动员,甚至是用近乎欺骗的方式把这些孩子送走的。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知青们都陆陆续续、于心不甘地返回了东北。因为他们的户口已迁往东北,失去了每月14公斤的本地居民粮票,他们是操着嘉兴口音的外地人。他们没有粮票,就要长期挤占家里的口粮,难免会生出家庭矛盾。在那个年代,没有粮票寸步难行。即使是嘉兴本地的农民,倘若到城里来逛街,还得背着米袋子,到馆子店里折合成粮票,换口白米饭吃,没粮票,给钱也是不卖米饭给你的。

  1972年,松辽平原上的大庆油田开始了大会战。那时候,各行各业都时兴喊出震天地的响亮口号,王进喜曾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那个号召力,让人热血沸腾。大批江浙一带的知青被招往大庆,许晓村也在命运的安排下转到了大庆。

  在大庆,生活倒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他后来说起这段经历,总是不无自豪地说,在大庆,他算是混得好的。凭着他的聪明,知青返城时,许晓村还带回一张大专结业证书。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