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倚晴楼图 海盐县博物馆供图 传奇经典《帝女花》 黄燮清著有乐府传奇《倚晴楼七种曲》及《玉台秋》《绛绡记》九部戏曲闻名于世,七种曲分别是《茂陵弦》《脊令原》《凌波影》《鸳鸯镜》《帝女花》《桃溪雪》和《居官
![]() 倚晴楼图 海盐县博物馆供图 传奇经典《帝女花》 黄燮清著有乐府传奇《倚晴楼七种曲》及《玉台秋》《绛绡记》九部戏曲闻名于世,七种曲分别是《茂陵弦》《脊令原》《凌波影》《鸳鸯镜》《帝女花》《桃溪雪》和《居官鉴》,《绛绡记》收录于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戏曲集》中,《玉台秋》尚不知其收录于何处。在中国晚清戏曲史上,黄燮清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的戏曲在晚清传奇与杂剧创作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对当时和以后的剧坛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在清朝中后期至现代戏曲过渡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晚清戏曲中兴人物。戏曲史专家陆萼庭撰写的《清代戏曲家丛考之一》就写了黄燮清。尤其是他的《帝女花》,近代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吴梅先生曰其为《倚晴楼七种曲》最上乘之作,叹其“哀感顽艳,几欲夺过心余”。 《帝女花》分上下卷,共二十出,讲的是明末崇祯帝之女坤兴公主朱徽娖的故事。明朝末年,坤兴公主三五芳龄,父母将她许配给了都尉周世显,正待婚嫁,李自成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攻进了京城,杀进了禁苑。为免受贼人凌辱,崇祯帝忍痛挥剑斫坤兴公主和年幼的昭仁公主,进皇宫命皇后与众嫔妃殉国,自己也自行了断。五天后,被砍断左臂的坤兴公主醒了过来,被救后隐居在城外维摩庵。清顺治二年,坤兴公主上书皇帝准允其出家为尼。帝未允,复赐土田邸第钱物,迎归邸第,并令人找原配附马周世显,赐他们完婚。婚后,坤兴公主虽生活于锦衣玉食之中,却不忘亡国之痛,加上日夜思念父母,心病难医,与周世显成婚不过一年,便在郁郁寡欢中撒手人寰。帝赐安葬于彰义门外,谥“长平公主”。附马爷周世显因公主过世,哀伤过度,亦在安葬公主后之深夜,撒手人寰,随公主而去。 《帝女花》一经刻印谱曲后,苏、杭各昆班便立刻争相传唱。到了“其所梓乐府倚声已纸贵一时,几于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矣,当世名流争以识面为幸”的地步,久演不衰,所谓“恋笺新擘谱笙簧,唱遍江南齿颊香”。台湾著名戏曲理论家曾永义评论《帝女花》“像这样凄凄切切的、荡人魂魄的文字,即使是子规夜啼也不足以喻其悲”。《帝女花》不仅受到国人的喜爱,亦引起了日本人的兴趣,并将其引入到了日本,活跃于日本的舞台上。 可惜如今唐涤生版的粤剧《帝女花》还在香港演出,黄燮清版的昆曲《帝女花》已不见出演,但还能看到其《帝女花》中《宫叹》《哭墓》《探讯》《觞叙》《香夭》等出昆曲工尺谱,排练后即可以演唱,实在是海盐乃至嘉兴本土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黄燮清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一百五十余年了,然而他留下的宝贵文化著作,有待后人进行挖掘、研究和传承。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