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硝烟中的乡情
![]() 杨秀元,摄于1953年 一 曾记得,1949年5月在嘉兴银星电影院,陶勇军长对嘉兴各界人士发表讲话的激动场面。这是普通嘉兴人第一次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干部。当年,23军驻嘉兴期间,有许多进步青年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先后参加了解放军。比如徐昌鉴同志,当时他家里住了个大干部(23军政委),还有警卫班。时间长了,就互相熟悉起来。他对政委说,想要参军。政委随手写了个小纸条给他。徐昌鉴拿了纸条就去军部报到,并领了军装。当时参军就这么简单、快捷。 嘉兴有很多中学生参军,就我所在的69师来说,我就碰到了好几个嘉兴省立中学(今嘉兴一中)的同学。记得起来的人有吴时用、董炳生、蒋彬熊、程映华、金孝慈、朱上占等人。其中程映华(程钰)、吴时用、董炳生、朱上占都是在1947年考进嘉兴省立中学的同班同学。朱上占和我是最亲的一个,我们是“三同”同学,既是省中同学,也是“华东革大”同学,参军后在23军教导大队也是同学。后来经过抗美援朝战场上血与火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停战后的第一个国庆过后,师部开文化教育会议,我们又一起都参加了。 记得当时在师部相遇后,我们两人抱在一起,说的第一句话是:“哈哈,你没有死呀!”在停战后的最初几个月里,经常听到战友们类似的对话。 老战友见面会说:“哈哈,你这个家伙,没有死呀!” 对方答道:“老伙计,你也没死呀!可惜XXX同志牺牲了。” “他是革命到头了” “我们还得继续干呀” “反正这一百多斤就交给党啦,革命到底啦!” “哈,对!都交给党啦!” 这些都是抗美援朝战场上,老兵们在战后重逢的最常有的对话。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