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孟恢与其次子 南湖路小洋楼真正的主人 对于南湖路小洋楼的身世,现在唯一存世的陈孟恢老先生亲孙现嘉兴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陈家玮先生,曾经专门撰文进行了澄清。他表示,建筑并不能因年代相近,风格有些相
![]() 陈孟恢与其次子 南湖路小洋楼真正的主人 对于南湖路小洋楼的身世,现在唯一存世的陈孟恢老先生亲孙——现嘉兴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陈家玮先生,曾经专门撰文进行了澄清。他表示,建筑并不能因年代相近,风格有些相似就证明是同一个主人。经过和陈家玮先生的交流,陈孟恢的形象以及南湖路小洋楼的全貌逐渐清晰地展现出来。 陈家玮说,认为两处洋房为同一主人的人,是只看到了现在的样子,却忽略了二者的历史。“穆家洋房是单一的洋楼建筑,现在的模样,也就是当年建造时的模样。陈家洋楼在当年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拿出其父陈起濂(陈孟恢长子)老先生当年手绘的盐仓街27号平面图,表示“在南湖边民舍整体拆迁之前,陈家老宅的主体建筑是完完全全的江南水乡白墙黑瓦式的传统四合院,现存的三层小洋楼只是插在这四合院中间的一个‘外来物’。这样的一种特异的建筑组合,在民国初年那个时代,既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出来,也不是一般人敢于尝试去做的”。 陈孟恢,嘉兴油车港人,是清末旧式教育体制下出来的读书人,曾就读于晚清政府所办的师范学堂,还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学的还是西式的动物学。据陈家玮回忆,他小时候家里还有很多磨得薄薄的圆玻璃片,一叠一叠的,当时不懂还拿来玩,后来才知道这是用于实验观察的显微镜的盖玻片和载玻片。当年家里还有很多英文和日文的书籍,只不过时代弄人,后来家人为了躲避灾祸将其悉数焚毁,很多颇具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物品就此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陈孟恢留日回国后,先后曾在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嘉兴一中前身)和东南医科大学(现南京大学)、上海法科大学任教,和黄炎培、沈钧儒等名士皆有交流,家中亦有不少名人雅士赠送的字画、印章、紫砂壶等。后来陈孟恢提倡“实业救国”,成立“和记公司”,成为了一名企业家。他创办“新兴蚕种场”,场址就在南湖边的盐仓街自己家中,以小洋楼为主要生产场所,有数十亩桑园,有完整的设施和专用的蚕室,生产出的杂交蚕种以“仙鹤牌”为商标,深受蚕农的欢迎…… 陈家玮通过对祖父经历的分析,坚定了南湖路小洋楼即为陈孟恢所建的想法。正是陈孟恢当时与众不同的求学经历和不走寻常路的精神,可以说明他为何会在一个传统四合院中插入一幢西式洋楼,“祖父一辈子传统胎记和维新意识交织并行的人生履历造就了南湖路小洋楼,也只有我的祖父陈孟恢,能够想得出,也能够做得出这件标新立异的事情来……” 我们经过实地走访,认为南湖路小洋楼和穆家洋房的外观风格实际还是有较大的不同,据此断定二者“建筑风格相似”有些牵强,更难判定出自同一主人。南湖路小洋楼为上海富商穆湘瑶所建,后转卖给陈孟恢家族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传说,能支撑这种说法的依据有所欠缺。由于洋楼周边原先都是陈家的四合院,因此南湖路小洋楼的创建者为陈孟恢的说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无论真正的建造者为谁,最为重要的是,南湖路小洋楼因嘉兴名士陈孟恢得以在嘉兴蚕桑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这是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在。 ![]() 陈起濂手绘居所布局图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