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杏坛宋风 书院文教(6)

2022-10-05 09:09 作者:邓钰路 陈苏 许金艳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官学兴盛,兴一地文教之风 嘉兴南宋虽有四大书院,但比之浙江其他地方并不算多。有学者发现,宋代浙江书院主要分布于浙东的上八府,而在浙西的临安、嘉兴、湖州等下三府书院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浙西官学比较发达,


  官学兴盛,兴一地文教之风

  嘉兴南宋虽有四大书院,但比之浙江其他地方并不算多。有学者发现,宋代浙江书院主要分布于浙东的上八府,而在浙西的临安、嘉兴、湖州等下三府书院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浙西官学比较发达,客观影响书院的发展。

  当时,嘉兴的官学又是怎样的呢?

  官学即儒学。古代嘉兴,府有府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

  根据《嘉兴市志》记载,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嘉兴县天星湖前孔庙后置一学室,供当地学子攻读经术。唐乾符年间(874—879),学室与孔庙俱毁。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知州安德裕在孔庙右侧建立州学。大中祥符二年(1009),州学迁至望云门内。绍兴十年(1140),知州方滋在通越门内二百步处建殿堂斋舍73间,作为孔庙与州学。淳熙十年(1183),知州吕正己建御书阁,是州学藏书处。宋庆元元年(1195),州学改为府学。

  各地县学大多在宋代兴起。

  嘉兴县学,建于南宋,原依附府学,后迁西城旧驿舍。

  海盐县学,建于宋初,南宋扩建,建务本堂,设“四斋”曰:处仁、好义、复礼、近智。

  崇德县学,建于北宋元丰年间,为诸邑之先。

  海宁县学建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

  县学是宋代官方学校体系的最基层,对地方风教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方面无可替代。

  绍兴二十四年(1154),崇德县令黄扬在运河东重修孔庙和县学。南迁太学生莫琮,一门五子都考中进士,五子登科,地方官奉旨立“五桂坊”,至今还有五桂坊弄遗存。

  谈及海盐县学,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宋金华说,海盐真正意义上的县学,应是宋太平兴国中,主簿石知一在县治东所立。县学建成后,招收生徒,教授道艺。到南宋咸淳年间,海盐有进士84人。“海盐人才蔚兴,后世又出现了大量书院。可见,县学既培养人才,也起到‘叙彝伦、美风俗’‘光邦家、益生民’的教化作用。”

  嘉兴一地文教之风兴起,除与宋代崇文的大环境有关,与大运河开通及迁都临安,嘉兴政治经济地位提升也有关。宋代官私并举的教育,成就斐然,对嘉兴文风的繁盛起到重要作用。

  对此,徐志平说:“宋代官办的教育机构为科举选拔人才,书院是四书五经等内容的研究,两者充分涌流、持续,使宋以后嘉兴数百年文教事业发展得特别快,出了特别多的人才。”

  据《光绪嘉兴府志》唐代有丘为、顾况、陆贽等11位进士,《光绪嘉兴府志》《海宁州志稿》统计,两宋时嘉兴全市有进士511人,另有不少“制科”(不常设的科举考试考中)和“特奏名”(赐进士),明清以后为1100余人(不含海宁市)。

  地方教育之熏陶渐染由此可窥一斑。

  探寻宋代嘉兴教育之风,如何反观当下?

  “当前好多地方以传承国学的名义在办书院,不能仅停留在穿汉服等形式上,还要学其精神,真正研究传统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徐志平认为,传统文化的弘扬,既要普及,又要研究,两者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书院是对全日制教学的补充,给大家多种选择,可以做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活动。”张镇西认为宋代教育之风反哺当下,除开展活动,恢复地标性的象征物,还要整理、研究如张九成这样的榜样式人物,更重要的是弘扬儒学的核心奥义,“纵观儒学发展有各种学派,但品行正直、思想高洁等核心精神始终不变。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