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见题目,很多人不免怀疑,胡士莹,为什么写成“胡士瑩”?
![]() 胡士瑩 先见题目,很多人不免怀疑,胡士莹,为什么写成“胡士瑩”?自文字规范化和通行简体字,乃“瑩”字简化为“莹”字。文字规范化和通行简体字,固然很有必要,家严(蒋礼鸿)一直以来也是主张文字简化的,他指出,隶书就是篆书的简化。但是事物总不应该只有一种解释。胡先生的“瑩”字,自有其来历。 据胡先生侄女胡絪回忆,祖父胡廷枋,字少槎。于安徽绩溪到浙江,是平湖的秀才,县中学校长,热心教育事业。祖母手很灵巧,折纸后几剪刀就剪出窗花和小女孩手拉手的作品。胡絪说,胡廷枋夫妇共生育后辈十一人,存活八人。男孩以士字为辈分、火字旁为末字,有胡士瑩、胡士煊、胡士熺、胡士煃、胡士焌;女孩以采字为辈分,草字头为末字,有胡采薇、胡采芝等。胡先生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所以将“瑩”简化成“莹”字违背了胡先生父母亲的意愿。 中华文化的传承,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模式,一种解释,否则违背了文化本来的意义。 胡士瑩(1901-1979),字宛春,室名霜红簃。因小时候患麻疹致耳朵重听,养成沉静稳重性格,幼时用功读书、写字。十五岁前被誉为平湖“小诗人”。善书法(尤其是小楷),亦能画又善围棋,在平湖围棋界有名气。研究范围主要为说唱文学、戏曲、小说三方面,而以话本小说的研究成就最大,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话本小话概论》(1980年1月第1版)为代表作。 1920年,胡先生以同等学历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文史地理部特别生。毕业后在平湖诒谷学堂和稚川中学任国文教员,后又相继在南京私立东方公学、扬州中学和省立嘉兴二中(今嘉兴一中)等校任教。胡先生任教的扬州中学也是我母亲的母校,可惜因为时差问题,当时胡先生并未和母亲有交集,但是从之江大学和浙江师范学院起,胡先生和我母亲同在古典文学教研室,成为很密切的同事,这是后话。 同为平湖人,胡先生与古典文学和书法家陆维钊先生一直关系密切。2021年9月29日我和胡絪,携好友田维嘉、周波访问陆维钊书画院,工作人员司燕飞、郭肜取出胡先生数十封寄予陆先生的书信。据胡絪回忆,旧社会胡先生与陆先生一度失业,两人因书法绘画上的造诣,共同制作扇面出售,以维持生计。1957年后,在浙江师范学院(后杭州大学)胡先生和陆先生一度居住在道古桥宿舍(现杭大新村)4幢6号和7号,两家一墙之隔,直至陆先生去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 陆先生以书法闻世,胡先生的书法同样不弱。胡絪说,胡先生在写字的时候,别人从他手中是拽不出笔的。陆先生的书法洋洋洒洒,及至杭州和全国,但是胡先生的书法却鲜有所见,曾经在拍卖市场见到胡先生一幅书法作品卖到四万元。我仅仅见到胡先生为杭大中文系(现浙大文学院)陆坚先生的书法挂于客厅。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