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30年代初,王店镇塘桥街西端有一家全镇闻名的刘盛昌南货店。店主刘金生三十多岁,中等偏高的个头,留着小胡子,聪明伶俐、做得一手好糕点。他手下的六七个伙计,个个也都是做糕点能手。因为有三开间的店面,还有工
20世纪30年代初,王店镇塘桥街西端有一家全镇闻名的刘盛昌南货店。店主刘金生三十多岁,中等偏高的个头,留着小胡子,聪明伶俐、做得一手好糕点。他手下的六七个伙计,个个也都是做糕点能手。因为有三开间的店面,还有工场、仓库六大间,所以在当时王店镇上的十几家南货店中,刘盛昌南货店排行第一。 店里卖厚薄均匀,刀下功夫了得的白糖云片糕;芝麻、玫瑰、椒盐等各式酥糖;还有白糖、豆沙、百果等各式麻饼。其镇店之宝是名噪江浙沪的王店薄脆饼。制作薄脆饼有严格的要求:一斤面粉加五两菜油、白糖四两,入炉烤制而成。据《梅里志》记载:“此饼创制于康熙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创制初年,当时制饼的店家甚多。民国时期当以王店镇吴氏‘新奇斋’所制的薄脆饼最为精良。” 当时镇上还流传着一句话:“王店薄脆王店吃,出了王店勿好吃。”意思是王店的薄脆饼只能在王店吃,出了王店或带到别处、外地吃,就没了那松脆感和香甜之味。当然这都只是玩笑话。 王店薄脆饼常常供不应求,为保证第二天的货源,店里的伙计们天天加班,一干就是半夜。每天七时准点开门,伙计刚卸下排门板,早已候在店门口的主顾便纷纷上门选购。我奶奶平时最喜食刘盛昌南货店的薄脆饼、酥糖。我那时读小学一年级,常常跟着母亲穿过塘桥去店里购买,糕点入口松、软、香、酥,全家都赞不绝口。 由于沪杭线横跨王店,设有火车站,所以每天来王店省亲访友的外地旅客络绎不绝,顺带着也都会到刘盛昌南货店购上一些当地特产。南货店的柜台上常常是两三个伙计接待顾客,忙得不可开交,店主刘金生则结账收钱,算盘珠打出熟练的“劈哩啪啦”声响。 到了五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镇上十多家糕饼店都集中起来,成立了王店食品厂。名噪一时的“刘盛昌南货店”关门了,店主刘金生和伙计们都进入国营王店食品厂上班,继续干着糕点老行当。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