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兰古春三难于谦

2024-10-03 10:03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明代永乐年间,杭州城里出了一位神童,名叫于谦。于谦五六岁时,就出口成章,没有人能难得住他。民间曾流传着兰古春三难于谦的故事。 于谦生于1398年,祖父于文明曾任工部主事,父亲于仁是位饱学之士,未做官,在家开了私塾。于谦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他七岁那

  明代永乐年间,杭州城里出了一位神童,名叫于谦。于谦五六岁时,就出口成章,没有人能难得住他。民间曾流传着“兰古春三难于谦”的故事。

  于谦生于1398年,祖父于文明曾任工部主事,父亲于仁是位饱学之士,未做官,在家开了私塾。于谦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他七岁那年,碰到了一个和尚,和尚姓兰,名如,字古春。此人不仅学识丰富,而且善于相面。一日,在寺庙前两人不期而遇。和尚一见小于谦,立时两眼放光,细细一看,惊叹曰,“所相人,毋若此儿者,异日救时宰相也。”于是他便想试探一下这个孩子的聪明程度。他看到于谦梳着两只上翘的牛角辫,便开玩笑道,“牛头安得生龙角?”小于谦先是一怔,回过神来,觉得这是说我是头笨牛,不配梳龙角辫,就“哼”的一声,鼓足勇气反诘道,“犬嘴何曾出象牙!”和尚被骂后,讪笑着走了。过了几天,于谦在乡塾前又碰到了古春和尚。和尚见于谦已将原来的一对辫子改梳成三叉,于是再次打趣说,“三角如鼓架。”于谦听后,心里有点发怒,这和尚好无礼,几番羞辱我,这回说我是不堪大用的鼓架,我怕他怎的,便再次反唇相讥,“一秃似擂槌。”你也不过是根槌子而已!兰古春两次被顶,不但不恼火,反而十分赏识于谦的才学与胆识,又出一联相试,“小犬甩尾嫌路窄。”于谦不假思索地对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兰古春听后,乐得用双手将小于谦举了起来。原来这和尚是有心想考考被自己相中的孩子的才识。经过三次交锋,他深为叹服,便转告其先生,请倍加栽培,并预言,“这孩子长大后,必是国家栋梁之材。”

  不到两年,于谦成了府学生员(即秀才)。一次,省里督学到各校巡视,乘暇到兰古春的寺院中游玩,分别指着殿内的文殊、普贤和观音三个菩萨像随口吟了一句上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随从的官员一时无人能对,也把博学多才的古春和尚难住了。恰巧于谦也在旁观看,从容应道,“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用词精当,发音清晰,既为和尚与官员们解了围,也吐露了自己的志向,在场的人无不击掌称绝。这天衣无缝、寓意不凡的应对,也赢得了督学的赞赏,当场赐给他廪生的资格。

  于谦与兰古春,经过多次当场巧对,后来成了忘年交,于谦称兰古春为师。在于谦十二岁那年,他俩在一座石灰窑处又相遇了。古春和尚问于谦,“我俩以石灰为题各作诗一首如何?”于谦欣然应诺,并客气地说,“师父您先作。”古春不推让,便作了一首《石灰颂》,“炉鞴亲从锻炼来,十分确硬亦心灰。盖空王殿承渠力,合水和泥做一回。”诗意是石块从窑里出来变成石灰,在建造宫殿时出大力,和水、泥一起发挥作用。和尚将自己的心态跃然于纸上,表示自己来到世上,要“合水和泥做一回”。于谦见后,嘴上说好诗,但心中觉得此诗境界有限,便挥笔写下了他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字字铿锵有声,光焰耀目。他注重学习古代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曾把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画像挂在房中,并写有赞词,表示要学习文天祥为国献身的高风亮节,所以能写出如此气壮山河的诗篇,托物以言志。

  于谦最终实现了“大鹏展翅”“攀桂子”“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和献身精神,成为有明一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