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迎面大劈!董再公的吼声穿透枪炮声。大刀队员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刀背与刺刀相撞迸出火星。面对突刺而来的三八式步枪,大刀手沉腕拧身,刀背铛地格开刺刀,旋即旋身横斩,掉手横挥使拦腰!日兵腹腔洞开,肠流满地。
“迎面大劈!”董再公的吼声穿透枪炮声。大刀队员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刀背与刺刀相撞迸出火星。面对突刺而来的三八式步枪,大刀手沉腕拧身,刀背“铛”地格开刺刀,旋即旋身横斩,“掉手横挥使拦腰!”日兵腹腔洞开,肠流满地。又见刀光如秋风扫叶斜掠而过,一颗戴着钢盔的头颅飞上半空。钢刀翻飞,血肉横溅,董国英母女背靠背拼杀,刀锋卷刃便夺敌械再战。然敌潮汹涌,董雪青身中数弹,犹挥刀劈向敌酋;董国英为护女倒下,手中钢刀仍指向前方;盛阿二狂吼力战,直至被刺刀洞穿胸膛。 敌众我寡,自卫队被迫撤退。此役,董家大刀队毁车两辆,毙伤日军四十余人,却付出了董国英、董雪青及十一名队员的生命。村民盛能观划着木船,将十三具遗体送往嘉善塘,再转运出去。这场恶战,大刀队虽损失惨重,但杀出了威名,后来日寇一听到大刀队,就会惊呼:“大刀的厉害!”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拿着冷兵器的农民,比正规军还难对付。他们不懂,大刀队挥舞的不只是钢刀,更是被践踏的尊严,是被焚烧的家园,是被屠杀的亲人的冤魂。 在董再公的带领下,大刀队继续辗转在十八里桥周围,让日伪军闻风丧胆,在乡民中传唱着两句歌谣:“董家母女是英豪,大刀一挥敌难逃!”大刀队为嘉兴的抗战谱写了一曲壮歌。 战云骤聚石佛寺。为激励死战之志,董再公一把火烧光了自家房内的家具铺草。火光映红了他铁铸般的脸:“退路已绝,唯以死报国!”他率精锐弟子,乘舟急赴战场。坛香高烧,符咒在风中狂舞,却挡不住日寇喷吐火舌的机枪。大刀队员们如浪涌上,又似麦茬般倒下。刀光撞上子弹,血肉之躯迎向钢铁风暴,董立发与多数弟子血染残垣。 仇恨未因牺牲而熄灭。一九四〇年九月,一个掉队的日本兵押着两个腰间被绑的曹庄人。日本兵居中,前面是个中年妇女,后面是住在本地的河南籍农民董立九。途经东洋浜时,日本兵要他们找“花姑娘”,由于找不到“花姑娘”,日本兵作势用刺刀要挑前面的中年妇女。走到盛家浜茶馆,董立九见李海耀等人在耕田,就用河南方言讲:“杀东洋人,杀东洋人!”随即拼死抱住日本兵。李海耀抓起烂泥糊住日兵双眼,众人蜂拥而上,扁担锄头齐上,将其摁入烂田闷毙。董立九大腿被刺刀贯穿,血流如注,仍死死不放。 日军报复来得很快,汉南乡保长董名熙等五人被汉奸徐瑞荣索要大米赎命未果,惨遭刺刀挑死于凤桥竹园。大刀队的遗志点燃了新的怒火。自卫队布告“攻打凤桥”,实则设伏王三庙桥。当徐瑞荣的航船驶过,这个卖国贼被拖出船舱。寒光闪过,其首级装入木箱,贴上封条直送嘉兴日军宪兵队,附书索要收条。汉奸授首,人心大快。 如今,十八里大桥早已重建,河水依旧东流。岸边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仿佛还在传唱着那首民谣:“董家母女是英豪,大刀一挥敌难逃……” 夕阳西下,我仿佛看见董婶妈和董雪青站在对岸,她们手中的大刀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历史会记住这些名字:董再公、董国英、董雪青、盛阿二、董立九……他们不是史书上的大人物,只是普通百姓。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