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欤城大桥

2013-03-27 15:13 作者:吴松良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海盐县欤城大桥位于欤城(今改名于城,为方便起见,文中统称欤城)镇东,横跨盐嘉塘,是海盐少有的古建筑之一。大桥初建于宋绍兴三年(1133),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海盐有史料记录的最久远的古桥。从明代《海盐县图经》到清光绪《海盐县志》再到新编《海盐

  海盐县欤城大桥位于欤城(今改名于城,为方便起见,文中统称欤城)镇东,横跨盐嘉塘,是海盐少有的古建筑之一。大桥初建于宋绍兴三年(1133),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海盐有史料记录的最久远的古桥。从明代《海盐县图经》到清光绪《海盐县志》再到新编《海盐县志》,都没有缺少对这座大桥的介绍。新编《海盐县志》把桥的建成写入海盐历史大记事录,可见其重要性。

  欤城历史上确实有过城池,城不大,城墙高一丈,周长只有一里,正是因为有了欤城这座城池,大桥才得以冠名欤城大桥。有关欤城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更早。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处于吴根越角的嘉兴是两国战争的前线。为此,人们广筑城邑,用以屯兵戍守。当时欤城为嘉兴一带的“八城”之一。

  自从欤城大桥在宋代第一次建成后,以后的几百年里,大桥多次倒塌。其原因主要是大桥处于河面宽阔的官塘,所处位置河阔土疏,又是多股水流交汇处,特别是天目诸山之水经硖川分流来到欤城后汇聚再分流,这一带水流湍急,同时河上船只往来频繁,随着水冲船撞,大桥极易被撞坏或冲垮。然而,海盐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大桥一次次倒塌后,又一次次把它重新建起。据文献记载,明宣德年间,海盐人金文富主持修复大桥。之后,到了弘治元年(1488)又再次重修。那次重修,人们总结修桥经验,经过缜密思考与计算,将过去的三孔改为一孔,并将两边桥堍延长:“今长十有九丈四,两垂入平壤,并三洞为一,跨水六丈,其崇半实倍于虚,足以御激撞,下有重附,上有栏压,侧有倚柱,中势正圆壁立,砻琢累筑,外内精密,大致视昔不侔。”从这些文字中足可体味出当时建桥者们严谨的建设态度和责任心。欤城大桥在明嘉靖年间和清乾隆年间又进行过两次重修。到了清同治年间,大桥桥身又出现倚偏,清光绪十六年,徐用福等有识之士再一次发起筹资修桥,大桥得以再次重修,这是史料记载中的欤城大桥的第五次重修。这座重建的单孔拱形大桥用巨型条石砌成,全长四十九点四米,桥面宽五米,桥堍宽五点一五米,高七点五二米,南侧有石阶五十四级,北侧有五十三级石阶,以青石刻《大桥碑记》置于离大桥不远的构塍庙中,并在桥堍建一凉亭,取名“徐来”,寓清风徐来之意,供路人小憩、赏景。桥上有楹联,东侧为:“西流硖石,东接秦溪,帆影飞归青雀舫;南注海昌,北连鸳水,橹声荡入碧云天。”西侧是:“虹影喜重辉,试看秋水长天,舳舻千里;鸠工成不日,从此夕阳古渡,锁钥双流。”可惜到而今,这碑、亭、庙都先后被毁。

  欤城大桥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八百多年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纸拆除大桥的文稿宣告了它的终结,大桥和人们作了永远不能再见的再见。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