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竹行弄

2024-08-21 09:25 作者:张建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竹行弄,是我儿时成长的摇篮,弄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亲切感,像温暖的怀抱。 竹行弄位于新篁古镇镇西街中端,全长不到百米,宽仅一米左右,清一色的石板路、老房子,古色古香。走进弄堂,仿佛走进古老的时代。 弄堂中间有座高高大大的两层老宅,木头地板、

  竹行弄,是我儿时成长的摇篮,弄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亲切感,像温暖的怀抱。

  竹行弄位于新篁古镇镇西街中端,全长不到百米,宽仅一米左右,清一色的石板路、老房子,古色古香。走进弄堂,仿佛走进古老的时代。

  弄堂中间有座高高大大的两层老宅,木头地板、木头楼板。上世纪70年代,这是镇上唯一的幼儿园,我在这里度过难忘的三年。

  幼儿园对面,就是我的外婆家。一个农家孩子,在50年前,能够上镇里正儿八经的幼儿园,恐怕也不多见。这要归功于外婆家正好在幼儿园的对面。

  三年的幼儿园,让我认识了许多镇上的孩子。

  竹行弄,自然是卖竹子、竹器的地方。新篁古称“竹里”,自古以来,以盛产竹子而闻名。竹行弄又地处集镇中心,想必是新篁集镇最古老的一条老街了。可是,自打我记事起,竹行弄并无卖竹子、竹器的商家,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的小姨也没看见过卖竹器的店家。

  竹行弄往东和镇西街交接处,有座断桥,我小时候,桥西的桥堍仍在。据说,这座民国时期的“洋桥”,上世纪60年代,我的小姨目睹“洋桥”的垮塌,她说,就像电影镜头里一样,慢慢地掉到河里,很多人掉到水里,好在桥是用木头做的,没有伤亡。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镇里重修“洋桥”,“洋桥”东侧就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太平路历史文化街区。那里的太平寺,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相传是宋高宗赵构南渡时的避难处,故亦名报恩寺。太平寺历经悠悠岁月,屡毁屡建。清康熙年间出了四位奇僧,太平寺更是名声大振,他们是祷雨立应的金和尚绍升、独创伞拳的自焚僧隐禅、仙登普陀的行脚僧诚非、为乡人治病的医僧莲洁,他们的故事经乡人代代相传,最后都成了百姓心目中的神僧。太平寺还有妇孺皆知的“太平四绝”——太平古井、楠木大殿、独门伞拳、无字碑石。

  小时候,我经常站在“洋桥”的桥堍上,扶着围栏看南来北往的船只。桥堍南侧,是去往嘉兴、平湖、海盐和硖石的轮船码头。北侧是供销社收购小湖羊皮的地方,每天早上都可以听到羔羊的凄惨叫声。

  竹行弄西首就是后来我读过书的小学。

  记忆里,我还不太会走路时,小姨抱着我,在弄堂外的番茄地里,摘过一只刚刚熟红的番茄给我吃,我吃不习惯,全部吐掉了。而我的大哥二哥都特别的喜欢吃生番茄,唯独我不喜欢吃。长大以后,我还是不堪忍受生番茄特有的味道,而难以下咽。至今我都没有吃过一个完整的生番茄,这也算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吧。

  印象中,外婆家只有两间平房,短一点的一间是卧室,长一点的一间,一半是厨房与吃饭间,另一半也被隔成卧室。吃饭间的隔壁,是镇上唯一的山东南下干部赵亚川的家。由于是连在一起的老房子,两家的厨房只隔了一堵墙,每当吃饭时间,隔壁人家的说话声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后来,一些砖块之间的泥巴脱落了,趴着墙缝还可以看到里面走动的人。

  我上学时,赵亚川的女儿赵湖嘉成了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后来,他的妻子钮和珍又成了我的初中音乐老师。再后来,离休干部赵亚川返聘到镇工业公司当顾问,我们阴差阳错地又成了同事和忘年交。

  雨后的竹行弄,湿津津的石板路,流淌着水迹的老墙,幼儿园虚掩的木门,木门上两个黝黑的大铁环,以及墙缝里挤出来的不知名的野花在风雨中飘摇的情形,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记忆里,幼小的我最喜欢一脚又一脚地去踩踏石板上的积水。

  如今,行走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我真想推进那扇久违的木门,里面还有我的玩伴吗?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