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堰,一条南北向的老街叫南堰街,转东连着探花湾;一座古桥叫南堰桥,古称白苎桥;还有南堰街南北两端鱼簖形成的一个湖塘叫南堰塘。 街北端鱼簖接受南湖水流入,街南端鱼簖过堰桥在海盐塘入口处,南堰塘水流经鱼簖流向海盐塘,为海盐塘起点。湖塘一边是抱湾
南堰,一条南北向的老街叫南堰街,转东连着探花湾;一座古桥叫南堰桥,古称白苎桥;还有南堰街南北两端鱼簖形成的一个湖塘叫南堰塘。 街北端鱼簖接受南湖水流入,街南端鱼簖过堰桥在海盐塘入口处,南堰塘水流经鱼簖流向海盐塘,为海盐塘起点。湖塘一边是抱湾而筑的南堰街,湖塘对面是隶属南湖乡的南湖村。平时两边人员来往走动,就靠搭乘停放在湖塘对面的摆渡船。艄公由村里指定,每天来回摆渡,村里给记工分的。有时有人急事要摆渡,对岸喊一声,艄公听见就会摇船过来。记得摆渡口岸上,就住一户人家,门前有几株遮天蔽日的大树,夏天一到,树荫下避热头、歇脚等船,或放个桌吃茶聊天。傍晚时分,落日余晖,停靠的渡船,枫杨的老树,斑驳的老屋,不远处的鱼簖及旁边的吊脚茅草棚,留下了我对湖塘对面渡口一带的印象。 所谓鱼簖,八九十年代前乡镇湖塘都常见的,有湖港有渔民就有簖。簖是插在水里阻挡鱼蟹类等,以便捕捉的竹栅栏。北端塘口鱼簖,每天出门南湖学校上学天天走过看到。鱼簖门竹栅低于水面,便于船只航道通行,两边设置一排高出水面几十公分竹桩竹栅。守簖的渔民栖身于粗毛竹支起的竹制草棚里,草棚竹柱上面挂着油笺灯,下面系着一只小木船。布设好各种诱惑机关,渔民只需“守株待兔”,到一定辰光看看动静声响,去收“瓮中之鳖”。 毫不夸张地说,儿时一半的快乐都在这湖塘里了。暑假里,上午辰光都在湖滩捡铜,两个眼睛在轮船掀起的波浪冲刷过的湖摊上搜寻,在砖片瓦石泥沙中翻看,一见锈绿顿时眼睛发亮,马上捡起在石头上一摩擦,若是呈深红色,就是紫铜,霎时心里乐开了花。紫铜黄铜铅铝铁等回收废品,都可拿去南望头的供销社过秤计价,换上几天甚至几周的零花钱。 嘉兴民间有农历六月初六毛狗汏浴(方言洗澡的意思)习俗,盛夏这一天就是“狂欢节”,南堰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去湖塘里游一游,待一待,汏一汏。狗狗猫猫在主人牵引下,也往湖塘里试水。但见狗狗前爪扑水的姿势,乃名声远扬的“狗刨式”,让人忍俊不禁。站在南堰轮船码头上,放眼望去,湖塘里全是人,浅水段里人更密。有拿家中门板脚盆的、有拿汽车或自行车轮胎的、有拿菱桶或洗澡大桶的;有小伙伴间水中嬉戏追逐的,相互泼水……海盐班客轮船停靠码头,有人装模作样当作乘客登上船,待轮船开出一段距离后,从船舷上从容一跃跳入水中,有惊无险也潇洒。 我家住在街的上岸,听居住在吴藕汀先生老宅红霞楼(下岸靠湖边)邻居的回忆,晚上早晨常能听到湖中咕咕的苦鸟叫。黄梅天涨水的时候,他和弟弟坐在朝南的窗台上把两只脚伸出栅栏,再伸出鱼竿钓鱼,那时候水位已经快涨到窗台下了。记得有一年盛夏,晚上睡不着觉,他拿了个夹网,踏着石阶下河里抓鱼。一网下去,提起渔网的时候,一条两三斤重的鲤鱼在里面跳跃,鱼从网里漏了出来,掉在石阶上蹦跳着。他赶紧喊爸爸,父子俩齐心协力,终于把鱼抓住了。 南堰街地势平坦又傍湖塘,黄梅季雨水一多,常常街下岸人家“水漫金山”,很快水又涨到街路上及上岸人家。梅雨季、台风季,防水堵水舀水打扫,是老南堰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入秋后日头短了,湖水也有点阴冷了,傍晚天色已暗,仍见一个熟悉的街坊邻居在游泳,从南望头游到北望头再打来回。我心里啧啧,身体真当结棍(方言,厉害的意思)。 我闲暇时常坐在靠窗的藤椅上,透过临湖楼窗眺望湖塘对岸的乡村风景,其景致随着季节不同而变化着。湖面如镜,水草围成的菱秧散布在清澈的水面上,恰似绸缎上点缀的花纹,孕育甜汁的菱角。岸边芦苇丛生,遮掩了湖岸,在晚风吹拂下摇曳着,岸上一排排没了叶子的桑树被修剪得错落有致,地上夹杂着碧绿的小草。再望前方,嫩绿的秧田、白墙黛瓦的农家,周围环绕着树木和竹林子。残阳如血,映照着乡村。看着、看着,不觉眼前变得模糊起来…… 记得作家苏童曾经和人谈过,城乡接合部容易产生文学,此言极是。丰富的想象与构成之意境,真是文学取之不尽的源泉。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