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洛东之名源于洛浦,那么邵允中又为何要把草堂的名字称为洛浦呢?浦者,水滨也。难道此处也有一条河流叫洛河或者洛溪?查阅资料,到处打听,都未结果。猜测,离武林较近的海宁有洛塘河,又称洛溪。此河接长水塘,通
洛东之名源于洛浦,那么邵允中又为何要把草堂的名字称为“洛浦”呢?浦者,水滨也。难道此处也有一条河流叫洛河或者洛溪?查阅资料,到处打听,都未结果。猜测,离武林较近的海宁有洛塘河,又称洛溪。此河接长水塘,通运河。或许允中正是从此河过来,觉得河流名美,遂把定居之处的河流也想象成洛溪。也或者,允中虽身处江南,对黄河支流洛水独爱尤佳。又或者,允中心中也有一个洛神宓妃。凡此,均属胡乱猜测。 来到此地,允中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他自己讲述:“余有田数亩,力耕而节用,藏书万卷,有暇而即读,颇习此方之克勤克俭,且耕且读,不遇非礼不赴外务,世守吾庐,不堕吾志。”不做官,生活肯定是节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始终不忘读书。他的万卷书让我想到了朱彝尊的八万卷书,遗憾的是爱书之人的书都不知了去向。尽管允中深居简出,但也与若干挚友往来。他有一书房,名曰“芝庭”,据镇志记载,这两个字竟然是元朝大书法家吴兴人赵孟頫所书。能为他题写书斋名的,其关系可见一斑。 著书乃文人本色,允中在洛浦草堂里写就《易谈》八卷、《屑言》五卷、《西泠课士录》、《芝庭花谱》四卷和《停云诗集》六卷等。尽管精神是充实的,安居之所也是惬意的,但是离家的游子总有孤独之感,思乡之情。他在《芝庭诗》里写道:“携琴西下马融帷,朴面烽烟塞砚池。满路干戈归未得,一巢孤寂柿林枝。”可见他抱怨战乱,身居柿林(新塍古名),实是因为无可奈何。在另一首《洛浦归帆》里,他这样写:“波洄落水溯流长,几片风帆挂夕阳。料得天涯羁客久,言旋无复梦魂忙。”看到风帆,想到归乡,思家之情魂牵梦萦。 无奈就只好安心。想起一朋友诗歌所言,他乡也是故乡。邵允中也只有既来之,则安之了。他关照子孙少惹是非,安心耕读。邵家后人,均遵祖训,过着简朴的生活。后人在《新溪杂咏小序》里记载有邵鲁传一人。此人喜欢结交雅士,草堂残破,却苦于无钱修缮。后有一东阳史公来草堂,看到不胜惋惜,临走相赠深厚,乃谓然叹曰:“我今庶可以继先人之业而偿畴昔之志矣。”可见他对洛浦草堂邵家之人是很仰慕的。他评价邵鲁传是:“以道义为华,不以峻宇;以文章为彩,不以雕墙;以道义文章之身而居斯堂,殆华彩之至矣……鲁传之光大先业而垂裕无穷者,又岂仅在斯堂之能葺已耶。”而今,邵氏子孙已遍及周边,枝繁叶茂。 那日寻访,去得较晚,所以未见“彩云捧出一轮红”的和丰朝旭;回得较早,也未见“渔火画灯光互照”的渔家汇晚眺。更没有见到已经消逝的洛浦草堂。但其乡人的纯朴之情,景色的幽寂之美,河道的自然之态,还是让人感觉到了古风犹存。 洛浦,虽无草堂,依旧是新溪胜处也。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