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崇福著名的两口古井

2015-11-09 09:02 作者:王利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古镇崇福,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就百姓生活而言,也极具有水乡特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依傍运河、枕水而居的崇德百姓,生活用水并不是取自运河,而是偏爱井水。这是因为,运河南来北往的船只很多,致使河水常浑浊不清,而井水则不受环境的影响。古人

    
  古镇崇福,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就百姓生活而言,也极具有水乡特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依傍运河、枕水而居的崇德百姓,生活用水并不是取自运河,而是偏爱井水。这是因为,运河南来北往的船只很多,致使河水常浑浊不清,而井水则不受环境的影响。古人常言“市井”,此一词非常恰当,有市必有井。当时,崇福镇大街小巷到处都掘有水井,可供人们随时随地提取使用。

  镇上有名的水井有好几口,其中,以崇福寺内金刚殿东侧的一口水井最为出名。崇德路和新民路交叉口,就是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后多次重修重建的金刚殿。金刚殿东侧的新民路边,便是这口著名的古水井。

  这口水井是崇福寺有名的“四件宝物”之一,于是便被人称为宝井。宝井的井水常年清澈,大旱不涸,百姓受益匪浅,其素有“冰清玉洁井”之美称。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历史上的大旱之年,每逢小河浜和其他水井干涸见底时,宝井依然有水可取,这里的井水曾经救活了很多性命,可以说是一口救命之井。

  2006年,我到古井旁边的面店吃面,看到古井的石栏已经老得由青灰变成了暗黄,井水还清澈可鉴。古井的残破,让人但感觉岁月漫漫、水石俱老。七年前,这口古井在商铺扩建时被填埋掉了,如今,上面是一个名叫“依俵食品”的蛋糕房。

  如今的金刚殿,早已作为省级文物受到保护,原本位于殿内的老年活动中心也已搬出。不过,殿内还存放有一些陈旧物品。可见证历史的一块刻字大石碑,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横卧于金刚殿西侧的墙边。

  镇上另外一口年代久远的名井,位于镇区蒋家弄与太平弄交界处的总管堂后侧。此井井口有四个大的井眼,故被称为“四眼井”。据县志古地图所标,这口井,早在明朝以前已有之。“四眼井”的石井栏,两个高、两个低,可供四个人同时取水。上世纪50年代,为了安全起见,井口两个低石栏被人用石板和水泥封住,两个高石栏井眼依然供人们取水。

  1973年到1975年,我在桐乡二中就读,上学放学总是经过蒋家弄。当时,四眼井旁总是忙碌的景象,人们洗衣、洗菜、淘米。这口井,在我的印象中,不但井水清澈,而且冬暖夏凉。

  我们学校的用水,取自校园里于1950年开挖的井。那时,我们已经不用去井边打水,水泵将水抽到学校篮球场边的水塔里,再用水管通向食堂,成了自来水。傍晚,我们到食堂水龙头处,打一脸盆水,放在寝室,第二天早晨用来洗脸。晚上,口渴了,就喝盆里的水。

  1974年,我们学校大操场对面的新民路口挖了一口深井,建造了一个高大的水塔。水塔旁,成立了崇福镇自来水公司。自此,镇上很多人都用上了自来水。不过,习惯和喜欢用井水的人们,还是会在四眼井边忙碌。

  2000年,崇福镇蒋家弄旧房改造拆建。在道路拓宽时,四眼井原有的井栏全部被拆除。幸运的是,由于镇上很多居民提议,这口著名的古井被保留了下来。现存的四眼井井盖,是用四块直径一尺左右的圆形铁板制成,每块铁板井盖上面,都铸有“四眼井”字样。打开井盖,用小铁桶仍然可以提水,但如今已很少有人用这里的水了。于是乎,井水也早不像以前那般清澈。

  日前,我去察看四眼井,打开井盖拍照。古井附近商铺的一位男士好奇地过来看我,问我做啥。我告诉他,这里就是崇福古井“四眼井”。他茫然地说:这不是下水道吗?我无奈地笑了笑。

  崇福的很多古井在时代发展中正慢慢消失。但是,崇德的风骨依旧,古韵依然。

今日的四眼井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